• menu icon
cens logo

2015米蘭工具機展後報導

2016/11/10 | By

2015義大利米蘭歐洲工具機展(EMO Milano 2015)於10月5日起至10月10日,在Rho Fiera Milano exhibition center(米蘭國際展覽中心)舉辦。EMO展兩年一次,輪流於德國及義大利舉辦,每六年一回會至義大利米蘭開展。該展在展地面積、參展商及參觀者規模上,均屬全球前二大工具機專業展,近幾屆參觀人數都突破150,000以上。

EMO Milano由Efim-Ente Fiere Italiane Macchine主辦,同時取得歐洲工具機協會(Euroepan Assoication of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ies)大力支持。義大利經濟部亦將該展及同時期舉辦之米蘭世博(Expo 2015),視為該國今年經濟振興的主要兩大活動。。

今年本展有來自全球42國、共1,600家參展商,比前一屆(2009年)增加了12%,國外廠商佔了66%,也較先前64%的比率增加兩個百分點。這些數據除了暗示了全球工具機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外,也顯示了以義大利為首的南歐、北非及中東等市場,逐漸成為工具機業的重點市場之一。台灣廠商多數由機械公會所組團,參展團員共有126家,若加上零星自行報名參展之廠商,則台灣廠商數估計有140家上下,根據展出產品類別,散佈於各館當中。各國相關產業協會,包括台灣、日本、中國、美國、德國、義大利、澳洲、土耳其、巴西等,亦於展會上設有攤位,全數集中於九館當中。

在展會上,除了本社據有攤位外,未見其他台灣同業的攤位。同行媒體則僅有雷斯,該公司派一位業務前往,主要待在機械公會的攤位,然而並無看到太多該社之雜誌,故其發行成效有待商榷。

根據主辦單位統計,本屆參觀者達155,362人次,其中有51.4%來自義大利以外地區。若以地區別來看,歐洲佔61.9%為最主要來源;亞洲則有32.2%,為第二大。再以國家別來看,德國為國外參觀者最大的來源,有12.3%的比例。其他主要國家則分別為:瑞士6.9%、日本6.1%、法國5.6%、土耳其5.0%、中國4.4%、台灣2.8%、美國2.3%、印度1.9%等。

位於米蘭市郊外、啟用僅10年左右的Rho Fiera Milano,是現今歐洲總面積最大的展覽中心,展地面積為345,000平方公尺。然而展館數及展地面積仍較漢諾威展覽館小。本次EMO展共開了12個館。

依據產品別,每個館所展出的產品分別為: 1、3館以各種金屬加工機械、零組件、工業機械人等產品為主;2、4館則展出車床、加工中心機、齒輪切削及表面處理機械、銑床等;5、7 館則以車床、加工中心機、轉印機、量具、雕刻機、安全設備等為主軸;6、10館以刀具、工具相關設備為重點;9、11館同時在以車床、加工中心機及銑床為基礎上,另外展示各種3D列印機、電化學及電侵蝕加工機等設備;14館展示各種磨床、拋光機、相關耗材及工具等;18館則以鋸床、鈑金加工及成形機、棒材管材加工機、金屬成形及押出機、工業用爐及加熱設備等為主要產品。

市場概況

受世界景氣不佳及歐債影響下,而於2013年大幅衰退的全球工具機市場,於2014年有略為回溫,然整體需求量仍偏低,此或多或少解釋了今年EMO展上,買主買氣保守的現象。

根據歐洲工具機協會的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工具機產值較前一年微幅增長了2%,來到640億歐元,其中56.7%來自亞洲、36.1%為歐洲及7%為美洲。以全球需求來看,該年亦僅增加0.8%,預估達625億歐元;亞洲佔比為58%、歐洲25.9%、美洲15.1%。

以2014年個別國家的總體生產值來看,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工具機生產國,該年產值達179億歐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數字卻較前一年下滑3.6%;該國的需求量也比2013年減少了2.1%,僅235億歐元。不過有趣的是,中國的工具機進口於去年卻增長了7.5%,來到81.5億歐元,導致進口品市佔成長至35%;而其出口值亦大幅增加了18.7%,達25.5億歐元。此一現象或許暗示了2013年的全球衰退,已造成該國工具機產業歷經一陣洗牌重整,後勢如何,則取決於該國政府在建立紅色供應鍊的計畫中,灌注於工具機業資源的多寡。

德國去年整體生產量為107.2億歐元,較2013年減少3.8%;需求衰1.9%達54.2億歐元;出口亦下滑2.6%來到76.1億歐元。但進口卻成長5.2%,達23.1億歐元,進口依存度成長至4.3%。

受惠於日元貶值,日本工具機業產值去年顯著成長了22.4%,來到了101.9億歐元,出口亦成長18.9%達81.4億歐元,成功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具機出口國。日本國內需求亦受到政府寬鬆貨幣及產業投資刺激政策的正面影響,於2014年大幅成長了31.5%,來到27.1億歐元,成為全球第五大工具機市場。不過值得探討的是,日本國內市場的封閉性依舊,其進口依存度於去年仍只有24%,進口值僅6,600萬歐元。

義大利去年工具機產值成長8.1%,達43.2億歐元,為全球第四大、歐洲第二大的工具機生產國。僅管出口值下滑了3.7%(達30.7歐元),該國仍舊是該年度全球的第三大出口國。與此同時,在進口值成長了22.8%的狀況下,該國整體需求達21.4億歐元,較2013年激增了39.5%,成為全球第四大工具機市場。此一榮景在今年的EMO展上獲得了印證,主要是因為有許多義大利新興工具機品牌,在前幾年該國身陷國債風暴、並逐漸走出經濟蕭條後,開始嶄露頭角,其所展示出的工具機,不論設計及性能上,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在台灣方面,據機械公會資料顯示,工具機產業於2014年雖然受歐債影響減緩,但在大陸進口回升之情況下,出口小幅回升,上半年生產與接單多在增加,進入第4季則生產與出口更為穩定,全年無論是內需市場或外銷接單,均較前一年同期適度增長。因此2014年生產值與上年相比成長7.8%左右,亦即統計生產值已達到新台幣1,450億元,而出口值達到37億5,334萬美元,較上年成長5.8%。

不過,受到各種因素的衝擊下,包括新台幣匯率偏高、中國景氣疲軟等,台灣2015年上半年之總出口值達到16億4,547萬美元,較之上年同期負成長9.2%;進口值則達3億6,386萬美元,亦較去年同期下滑3.8%。

總的來說,現在台灣工具機業的衰退所反應出來的,並非是全球工具機需求之疲軟;相反地,全球工具機市場今年普遍預估將持續小幅成長。例如日本2015年1~7月接訂單9,391億日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3.3%,反映了海外需求的強勁;而亞洲、歐盟與北美工具機主力生產國亦多認為2015年之生產與出口,與上年相比將有持平、甚至成長之可能;國際研究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更預估2015年全球工具機市場將成長至800.7億美元(約708億歐元),相較歐洲工具機協會所提供之2014年全球需求(625億歐元),成長非常顯著。

2014年全球十大工具機生產國產值概況

單位:1億歐元

國別 2013產值 2014產值 成長率 全球佔比

中國 185.77 179.08 -3.6% 28.0%

德國 111.45 107.20 -3.8% 16.7%

日本 83.26 101.92 22.4% 15.9%

義大利 39.97 43.20 8.1% 6.7%

南韓 39.96 42.37 6.0% 6.6%

美國 37.32 36.87 -1.2% 5.8%

台灣 34.16 35.37 3.5% 5.5%

瑞士 23.56 25.60 8.2% 4.0%

澳洲 8.88 9.06 2.0% 1.4%

西班牙 9.37 8.91 -4.9% 1.4%

來源:歐洲工具機協會

趨勢觀察

工業自動化近幾年來一直是機械相關展覽上的重點議題,隨著科技發展,工業機械人在設計與性能上,逐漸獲得顯著性的突破,此一趨勢在今年的EMO展上由許多領導廠商所展出的產品可發現。

例如歐洲最大的機械手臂開發商KUKA今年推出了以「ii feel you」為主題的LBR iiwar(lightweight intelligent robot)機械手臂,主打內建強大的torque sensor(扭力感應)技術,讓此產品可用於各種自動化、強調組裝輸入力道的組裝工作,同時可協助製程控管,號稱是全球第一部此類應用的輕量型機種(有7公斤及14公斤兩種負重規格),此感應技術亦大大提升了手臂的靈活性,並由於上述的特點,可讓組裝作業獲得更高的精密可靠度。

此外,此一七軸設計之手臂,在監測到外來、極細微的碰觸力道,會立刻減速,藉此大幅降低機械手臂對操作者造成任何可能的傷害,此功能甚至讓操作員在手臂作動的區域範圍內,幾乎無需任何防護隔離牆。

另一特點是其七軸設計,可使手臂的夾頭輕易到達指定工作位置;加上其流線性、充滿未來感的外形設計,整體來看就猶如KUKA本身所說的,此一產品開啟了機械手臂發展的新篇章。

全球另一家知名的機械人大廠FANUC亦不讓KUKA專美於前,今年在EMO展上亦展出一系列機械手臂,包括可舉起一部自小客車的超大負重量手臂,以及同樣強調高人機互動性、安全性的機種:CR-35iA,號稱是世界第一部35公斤(負重量)的人機合作機械人(Collaborative robot),此一手臂也具有非常先進的感測技術,能辨視不同物體。

此兩家大廠在展會上主打的機械手臂,都可看出一個產業的重要趨勢,那就是人機合作下的安全性,此一議題在今年歐洲傳出機械手臂工作時曾造成操作不慎的工人嚴重傷害後,更顯得重要許多。在為了解決此一問題的邏輯下,應用於機械手臂上的感測技術越來越先進,因此除了提升安全性外,同時亦增加了手臂的靈活度、互動性、功能性(物體辨別能力)。

用於大型機具零件加工的各式工具機,由於需要更高階的生產技術以確保品質、性能、穩定性及精度,因此是近幾年工具機展上的重要展出之一。

來自西班牙的大廠BOST就展出超大型、具Y縱軸的直立式車床,分度盤直徑約六公尺,可直接處理許多一體成形的大型加工件。同樣的西班牙大廠Soraluce亦展出大型的臥式銑鏜床FXR,X、Y、Z及W軸的行程最大分別可達6000mm、8000mm、1900mm及1000mm,主軸速度可至6000rpm,同時刀庫最高可容納250枝刀具,此一設計讓該機械極具多功能性,主要鎖定能源、貨運及資本設備等產業之終端使用者。

義大利廠商LAZZATI也推出高性能的臥式鏜床,X、Z、Y及W軸行程分別為4000mm、7000mm、2000mm及1200mm,並採用該公司獨特的主軸結構設計,除了可鏜孔徑達125mm、外銑直徑300mm外,定位精確非常高,符合VDI/DGQ 3441標準。另一個特點是該機台採LHS靜液壓傳動系統,移動時完全沒有摩擦力產生,剛性甚佳具振動極小,並可幫助提升定位精準度。

高度整合、多功、高生產力一直以來都是工具機發展不變的重點,今年各大廠也都不約而同地展出各種新銳加工中心機,以吸引更多買主的目光。

全球最大的加工中心機廠DMG MORI在展會上最吸引參觀者的機台之一,就是DMC65 monoBLOCK,該機台的賣點就是「高生產力More Productivity」,透過整合三片工作台的工作台自動交換系統,提升整體生產效率,每個工作台可承載最重800公斤、直徑達800mm的工件,工件夾取非常快速且流暢,最重可夾取1500公斤。該機台另一個幫助工廠增加整體生產力的特點,就是優化的機台結構設計,整部機台僅佔空間不到17平方公尺,包括只佔不到4平方公尺的工作台系統。透過各種優化設計及效率,該機台確實符合高生產力的需求。

日本大廠山崎馬札克則展出完整的Integrex i系列臥式加工中心機,該機種以「多工Multi-tasking」為主要訴求。從展會上受到大眾矚目的i200S機種來看,上部刀塔(搭配下部刀塔)之各軸行程分別為:X 615mm、Y 260mm、Z 1077mm及B 240度,刀庫最多可存放110枝刀具,另搭載兩具主軸,最大轉速皆達5000rpm,而可加工工作之長度及直徑分別為1519mm及658mm。透過此多工機構設計,加上先進的控制器及操作系統,該機台除了號稱具有全球同款機種中最長的Y軸行程,並擁有較其他產品更高的加工精準度及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