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中東歐五虎 變身經濟火車頭

2017/10/23 | By CENS

經濟日報 編譯 廖玉玲

歐洲大陸經濟今年表現亮眼,顯然已走出歐債危機的陰霾,其中包括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中東歐(CEE)國家的成長率,更是歐盟最快,成為引領歐洲經濟向前行的火車頭。

這些位於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的中東歐經濟體,二次戰後因長期受共產黨統治而落後貧窮,與繁榮興盛的西歐形成強烈對比。20多年前,隨著蘇聯瓦解,許多國家改採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隨後也跟著波蘭的腳步,紛紛加入歐盟。在轉型初期經濟高速成長,人民生活水準也大幅提升,一片欣欣向榮,今年起擴張速度更是不斷加快,甚至成了英國脫歐後支撐歐洲繼續成長的主力,主要受惠於歐盟的援助基金今年起又開始流入,外部需求增強,刺激出口成長,加上勞動市場緊俏、薪資上漲,帶動民間消費者增加。

波蘭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同期擴張4%,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平均增速也有3.8%,居歐盟之冠。到了第2季這幾個國家仍穩健成長,捷克勁揚4.7%,遠優於預期的2.9%,羅馬尼亞成長率從5.7%提升至6.1%,波蘭年成長率稍微放緩0.1個百分點至3.9%;匈牙利跌幅較大,從4.2%滑落到3.2%,但仍比歐元區整體的2.3%強。

波蘭、捷克和羅馬尼亞的失業率,都低於歐洲平均值,且正處於歷史谷底,主要是因為景氣暢旺,另一原因是移民和年輕人進入就業市場。

分析師多半看好中東歐的成長動能可望維持到下半年,使得全年甚至接下來幾年都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FocusEconomics預測,今年此區的出口成長率可望逼近6%,是去年的兩倍多。奧地利Eriste集團CEE總體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寇提恩預估,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等CEE的五大核心市場,再加上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塞爾維亞,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從去年的3%加速到3.3%。

近年來中東歐核心五國的經濟幾乎都仰賴德國,尤其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受德國的影響更深,例如2014年德國經濟成長一度放緩,捷克和斯洛伐克馬上感受到寒意。因此加緊整併入法國和德國等鄰近製造中心的產業鏈,成為中東歐經濟體維持長久發展的關鍵。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歐盟也是靠中東歐才得以挺住英國脫歐的衝擊。中東歐的人力資源充沛且成本較低,得以供應足夠的產能,為歐洲經濟添加必要的柴火。歐元區的經濟成長率已超越債務危機前的水準,歐盟今年的成長率則仍可望超過2%,英國則可能只有1.6%到2%。

中期而言,中東歐的經濟風險主要是歐盟的援助基金減少。英國脫歐談判的最後結果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畢竟少了英國的貢獻,資金恐怕會減少,而更多資源可能會轉而分配給保加利亞或克羅埃西亞等較新進的歐盟成員國。而近來幾個國家與歐盟之間為了接納難民的問題發生爭執,這也提高了風險。

另外,目前全球各地日漸增長的保護主義,可能拖累CEE國家融入世界加值供應鏈的進展;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公開主張,中東歐國家不能以低薪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再者,CEE本身也開始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問題,不僅對醫療和退休金體系帶來沈重的壓力,缺少勞工更是經濟發展的致命傷。而目前這幾個中東歐國家的就業率和產能都已達到極限,要再擴張空間有限,這都是CEE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若就個別國家而言,匈牙利和波蘭近來再度浮現政治風險,兩國政府都宣稱,1990年代推動民營化期間,讓出太多經濟主權給外國人,因此都尋求讓部分控制權回歸政府。

政治風險顧問業者Teneo情報公司分析師Andrius Tursa說,匈牙利和波蘭的政策「可視為在金融、電信和能源產業挑起民族主義的敏感神經」,「兩國都設法對大型、多為外資持有的連鎖零售商設限」。(綜合外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