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業務最前線/去中心化 創新模式DNA

2018/06/14 | By

經濟日報 吳育宏

以分散式資料庫為概念的區塊鏈 亦是去中心化潮流的一部份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以分散式資料庫為概念的區塊鏈 亦是去中心化潮流的一部份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未來十年,要正確解讀商業模式的轉變,「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是我們必須理解的關鍵字。

從大量生產的標準化產品,走向接單生產的客製化產品,1990年代崛起的「戴爾電腦(Dell)」堪稱業界的先驅。透過直接銷售給終端使用者的「直銷模式」,戴爾顛覆了當時電腦市場的遊戲規則,不僅名列「財星雜誌」全球500強企業,並曾站上個人電腦(PC)全球第二名的位置。

我個人認為戴爾的成功,可謂「去中心化」概念在銷售通路的早期實踐。

相對於銷售端,製造端的去中心化則是「3D列印」。3D列印技術的應用,在2010年代之後廣泛出現在汽車零件、航太模具與建築模型等。雖然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要走,但是它象徵生產製造、乃至於更上游的研發創新,不再是大型工廠及昂貴模具才辦得到,製造研發能力也從「中央集權」走到開放創新,去中心化為產品創新帶來許多新的機會。

至於傳統的媒體巨人,像是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章雜誌等,更在社群媒體興盛之後,影響力快速下滑。「傳播的力量」也在進行去中心化的變革,從資本密集的媒體、財團手中,擴散到云云大眾。傳統的行銷理論在這一波社群化的革命中,被徹底改寫。

再來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產業,也從中心化概念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逐漸朝去中心化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發展。邊緣運算就是將以往建置在核心網路設備的運算工作,去中心化、下放到更貼近使用者的周邊裝置,不僅減少網路頻寬的負擔,也改善了回應顧客的速度與彈性。

就連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零售產業,也不再以「經濟規模」為最重要的競爭要素。

以往的大批進貨、大型店面(平台)失去優勢,更細膩的顧客經營、更分眾化的行銷方式成為主流。這意謂著零售業的市場發展、產品組合、顧客關係管理,都演變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強調連結性、即時性、體驗性的「新零售」,無疑是去中心化的另一個趨勢。

從銷售通路、製造研發、媒體行銷、資訊科技到零售產業,「去中心化」將會是各種創新商業模式的DNA。接著它很快會成為基本條件,如同空氣、陽光和水一樣。

(作者是「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BDO)」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本專欄每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