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科技助攻 醫材邁向高值化

2022/08/02 | By 經濟日報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和高齡化問題持續加劇,加上慢性疾病人口增加、醫療照護資源分配日漸失衡情況下,善用ICT、雲端、物聯網、AI等數位科技打造創新高值醫材,實現數位醫療、精準醫療、智慧醫療成為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現階段重要發展趨勢。

在精準化、數位化、智慧化醫療引領下,數位化整合診療、手術機器人、行動醫療、穿戴裝置、遠距醫療與照護、個人化醫療、AI醫材、智慧醫院等創新醫材產品或服務皆陸續問市,帶動全球醫材產業朝高值化發展。

這波數位浪潮也衝擊牙科醫療產業。根據GlobalData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牙科醫材市值約205億美元,其中植牙市值約56.4億美元、口腔膺復中使用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製造(CAD/CAM)的市值約43.3億美元、牙科矯正市值約62.1億美元。

為改善傳統牙醫治療術式繁複、提升補綴贗復物精準度等問題,隨著數位化發展,全球牙科醫療也朝向數位化整合診療方向發展。例如假牙製作(或牙齒矯正)時,透過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CBCT)與口內掃描的方式取代傳統的印模,將病人牙齒狀況轉錄成3D數位影像,再透過雲端傳輸至技工所後,利用3D印表機(或CAD/CAM系統)將影像轉製成假牙模型,從治療開始到假牙完成均採數位化一條龍式解決方案,除可降低材料或人為缺失,也可讓假牙(或牙齒矯正)製作更加精密、誤差更小,增加模型的準確度,提升病人的舒適度。在數位科技輔助下,牙科醫療已邁入全新的智慧醫療時代。

經濟部技術處整合法人研究機構、產業界、學術界研發能量,帶領金屬中心從2008年開始執行「醫療器材產業服務平台研發計畫」,歷經人工牙根基礎研發階段、數位牙體醫材研發階段至智慧整合與行銷階段,期間開發出人工牙根、口掃機、數位牙雕、快速骨整合等多項重要關鏈性技術,並協助整合國內牙科醫材廠商共同參與國際大展。

目前台灣牙科醫材產值約新台幣40億元,出口值約14億元,已有不少代表性產品與廠商,如生產人工牙根的鴻君、全球安聯;矯正器廠商美萌;導航定位廠商醫百、台植科;矯正軟體商英特崴;口掃機大廠明基、長欣、英濟;CAM廠商亞力士、東昕;牙科手機商科頂、雷虎等,形成完整的牙科醫材產業供應鏈。

在外科部分發展出用於手術的機器人,最重要功能是增強醫師手術時的精確性,提供病患更短的恢復時間,甚至優化醫療系統的成本結構。目前手術機器人以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最多,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安裝6,700台。

為改善骨科手術切口大、輻射量高、操作不穩定等問題,骨科手術機器人很早就進入手術室。從早期類似工業機器人的型態,逐漸發展為骨科專用機器人,體積由大到小,從原始的單功能發展為多功能性,智慧化程度也不斷提高。

目前通過美國FDA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系統,包括美國Think Surgical的TSolution One、Mako Surgical公司(被Stryker收購)的Rio系統、OMNI Life Science公司的iBlock自動輔助切割模組,以及DePuy Synthes公司的VELYS系統。

脊椎手術機器人則有Medtronic公司的Renaissance系統與Mazor X、法國Medtech公司的ROSA、Globus Medical公司的Excelsius GPS、BrainLab公司的Cirq、Curexo公司的CUVIS-spine,以及中國大陸天智航的天璣系統。

我國骨科與微創醫材產業供應鏈已漸趨完整,相關植入物廠商包括:人工關廠商的聯合骨科,脊椎植入物廠商有寶楠生技、寶億生技、台灣微創醫材、愛派司、傑奎科技等;創傷固定廠商有鐿鈦科技、寶楠生技、亞太醫材等;微創醫材產業供應鏈則包含耗材(導引針/氣腹針/導管/套管)的常廣、邦特;器械(含內視鏡)的大瓏、鐿鈦等。

國內也開始投入手術機器人技術研發,如鈦隼的NaoTrac手術機器人、炳碩生醫的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瑞鈦的脊椎手術導航系統;在技術處指導下,金屬中心也投入「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關鍵技術」研發,開發出全球第一套「智慧多椎節手術輔助系統」。

國內骨科醫材產業已轉型升級至高附加價值醫材產品,除可優化我國高階醫材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市占率,也可促進智慧醫療產業蓬勃發展。(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數位口腔暨脊椎微創導航系統開發與數位骨科手術輔助系統關鍵技術評估計畫/複合手術室系統與關鍵技術開發計畫主持人與成員)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和高齡化問題持續加劇,加上慢性疾病人口增加、醫療照護資源分配日漸失衡。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和高齡化問題持續加劇,加上慢性疾病人口增加、醫療照護資源分配日漸失衡。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