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捷迅董座專訪/捷迅跨國物流 攻最後一哩

2018/05/17 | By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國內三大貨物承攬業者之一的捷迅,去年展開轉型計畫,從傳統的海、空運承攬業務,轉型為提供「國際整合型包裹遞送」服務,積極爭取電子商務客群的商機。捷迅董事長顧城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國際整合型包裹遞送業務要成功,發展「最後一哩路」(last mile)配送服務,將是勝敗關鍵。

捷迅以新加坡作為發展最後一哩路的起點,顧城明說,只要新加坡模式成功,就會將最後一哩路的事業版圖,拓展至台灣及香港。他強調,捷迅的競爭對手,不是國內900多家攬貨業者,而是全球知名國際快遞等巨頭;掌握「最後一哩路」,才能成為真正的國際整合型物流服務商。

捷迅成立於1984年,初期以進口報關業務為根基,憑著豐富專業知識及優良服務品質持續成長。在台灣產業發展的進程中,捷迅公司自1989年起與世界各國航空貨運代理商配合,並積極尋覓海外據點;1997年起並增加海運承攬運送業,提供客戶空、海運及報關等不同項目的物流服務,客戶一通電話,就能把貨出到買方手中。

捷迅去年受到負毛利標案客戶影響,獲利不如前年。顧城明表示,今年已經沒有這方面問題,同時捷迅去年啟動轉型計畫,要把貨物承攬的「後端」、也就是包裹遞送的部分,掌握在自己手裡。

啟動轉型 業務將一把抓

他說,全球知名國際快遞業者正從快遞業務跨入貨物承攬領域,攬貨業者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朝快遞領域轉型,將物流過程的「前端」、「後端」整合起來,才能在國際競爭舞台上一較高下。以下是顧城明的專訪紀要:

問:攬貨業(forwarder)的發展為何?

答:攬貨業是一個跨國境、具高度國際觀的行業。傳統攬貨業的業務較單純,只是幫客戶做進出口報關等,賺取服務費及承攬貨物的運費價差。現在貨物承攬需要「整合能力」,比如進出口報關、貨運運輸、倉儲都是不同行業所提供的服務。客戶出一批貨到某地,有不同的公司提供報關、運輸、倉儲等各種服務,攬貨業是將上述不同公司提供的各項服務,整合成一條龍的物流服務,客戶只需把貨交給一家攬貨業者,貨就會準時送達目的地。

問:捷迅的轉型計畫?

答:轉型第一個原因是因應台灣的產業環境改變。隨台灣產業大量外移,攬貨業生意一落千丈,須走向國際找商機。但到了海外,就得和國際大型攬貨業、甚至全球知名快遞業者競爭。要生存就必須提高競爭力,提高競爭力就必須轉型,朝「國際整合型包裹遞送業務」方向轉型。

產銷改變 時效成為關鍵

轉型第二個原因是因應消費型態轉變。傳統產銷模式是品牌商將製造後的商品出給經銷商,經銷商再將商品配置到實體店面或其他通路上銷售。網購興起後,商品可直接從廠商的倉庫宅配至消費者手中。

我常講,消費習性正由年輕族群主導,一雙5,000元的鞋子或衣服,我不試穿不確認材質、尺寸不敢買,但年輕人因為對商品的接受度較寬鬆,在網站上看一看就買了。

以往商品賣給消費者要經三個環節:廠商生產商品、經銷商負責銷售、消費者購買。如今「經銷商」這個環節因電子商務時代而快速消失中,只剩下「廠商」跟「消費者」兩個環節,這是為何「玩具反斗城」無法因應時代的轉換而演變至今的破產倒閉;經銷商式微後,其原本的利潤會轉到攬貨業及快遞業。

掌握後端 確保準時到貨

廠商把商品交到消費者手裡需要靠國際快遞業者,但國際快遞跟傳統貨物承攬有很大不同,後者的商業模式是將貨從廠商的倉庫配送給經銷商,或將台灣生產的零組件運至大陸的組裝廠。大宗貨雖有時效性但沒那麼急迫,但網購包裹不一樣了,須快速送達消費者手中。

問:捷迅為何要發展最後一哩路?

答:商品從倉庫配送至消費者手中,就是「最後一哩路」。

能掌握「最後一哩路」物流,就能確保貨準時、快速送至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