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能源論壇/許乃文:離岸風電鏈 要紮穩馬步

2020/10/26 | By CENS

哥本哈根風能開發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離岸風電在台是新興產業,想要從零建立產業鏈,經濟規模和採購數量必須要有市場吸引力。此外,離岸風電技術與品管門檻極高,無經驗本土廠商無法速成,且台廠對國際談判較不熟悉,盼政府可積極輔導國內廠商的商業談判實力。

經濟日報將於11月11日舉辦「2020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 經濟新引擎」,邀請產、官、學界多位重量級人士,共同探討台灣綠能新趨勢,前瞻未來減碳與綠色商機。

許乃文將出席本次論壇,以「離岸風電新挑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工研院、永豐餘、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等共同協辦。

經濟部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政策,從海底電纜、塔架、風機零組件等,一共列出27個項目,要求風電開發商應協助建立本土產業鏈。為落實政府的國產化政策,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彰芳、西島與中能離岸風場以有限的裝置容量尋求突破,多數項目都提早超前超買下單,以做為本土供應廠商投資技術人力的誘因,目前彰芳西島風場所有本土供應商都已接到開工通知。

在CIP的主導下,彰芳西島與中能三風場,目前已有超過80家本土廠商入列,打造台灣離岸風電國家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彰芳西島風場的水下基礎整場,該案向世紀鋼簽下全台風電史上最大訂單,金額高達165億元,又提前於2021年實現水下基礎運輸安裝國產化,也引領本土海工指標企業樺棋營造進入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領域,成就水下基礎製造、運輸、安裝本土一條龍。

在風機部分,彰芳西島及中能風場與世界級風機大廠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攜手,催生台灣擁有中國大陸以外、亞太唯一的葉片廠。海事工程部分,CIP也成功輔導台灣第一艘本土自主設計組裝的鑽探船奧黛莉絲號。此外,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的陸上變電站也超過政府要求的國產化採購項目,從設計、採購到建設全數委任東元電機。

許乃文坦言,離岸風電技術與品管門檻極高,沒經驗的本土廠商無法速成,學習曲線陡竣;而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的高國產化要求,目前是世界鮮見的案例。

許乃文認為,本土產業大多沒有參與此類大型國際專案的經驗,對國際談判、商務法規、業主融資需求與銀行規範不甚熟稔、甚或有所抗拒,政府可積極輔導台廠,補強未來商業談判上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