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採訪整理】疫後產業變革及推動數位轉型
2020/11/04 | By CENS近年來,數位轉型為產業內討論度最高、未來經濟發展最主流的趨勢,隨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速市場消費型態及傳統商業模式的改變,預期在疫後「新常態」需求的帶動下,將衍生出數位創新的商機。
由工研院主辦、今年已邁入第11年的「眺望~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產業趨勢研討會,本屆研討會自10月26日起開始為期一週環繞「後疫轉型,數位突圍」為主軸,與各界專業人士共同探討數位新時代產業須面對的一系列挑戰。
新冠疫情催化多項產業轉型
因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及工業4.0等彼此相互影響之下,全球產業鏈發生巨大變化。中經院第二研究所所長陳信宏指出,就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可能對於全球價值鏈產生「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其中對於台商而言,相對於以前需更投入於軟體方面的研發。就工業4.0給全球價值鏈帶來的變化,除了各國積極推動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同時也包含適合自動化製造的材料、產品設計以及軟硬體思維創新的營運模式。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催生了零接觸經濟,成為後疫時代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原先預期在2030年後才會普及化的遠距工作如遠距醫療、遠距教學等受疫情催化而提早發酵。而在民生方面,「外送餐飲平台」也因此波疫情找到了商機,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在疫情平息之後,這樣的新模式也將會持續下去。
除了零接觸的新經濟模式之外,隨著後疫時代應運而生的商機還有疫科技: 全世界各個國家在疫情發生後紛紛投入了藥物、疫苗及快篩等技術研發,在全球防疫中有亮眼表現的台灣也投入精準醫療、數位照護及智慧醫療等方向整合發展。
工業4.0的推動及全球疫情帶來的影響各國在強韌生態的永續發展如應用人工智慧、5G等技術,以強化國家抵禦和吸收外界的衝擊,適應或迅速恢復的能力。如企業可運用「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化」科技,提供客戶分散式的製造服務,提供客戶各項數據決策,即可做到遠端保養、預測維護等。另外以3D列印等方式,維持生產不斷料、機器不停運等來提升產業韌性與創新服務。
各國推動的對策
因疫情關係,各國在加強數位競爭力紛紛推出新政,其中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的數位轉型政策值得台灣借鏡。韓國推出以落實數位(AI人工智慧及5G)、綠色(建構綠色產業創新生態)及強化社會安全網為新政的核心;日本則更重視以跨域、跨國合作加速數位創新強化夥伴國的社會及生態韌性以及活用數位科技如IoT、大數據分析及AI打造永續韌性社會的發展,以鞏固國家整體的競爭力;而新加坡除了積極將數位化導入產業及各經濟部門之外,將人才培育視為重要的基盤,投注資源建立教育與培訓機制,藉此形成完善的人才生態。
文章整理於工研院主辦的「眺望~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