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科技力推動智慧運輸 打造永續城市

2023/11/10 | By 經濟日報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促進關鍵領域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同時迎向永續城市的嶄新面貌,產官學界日前齊聚交流,一致認同必須從教育出發,逐步改變行為,而進入淨零時代,除了綠色能源與運具研發,還要善用數位科技,才能建立從車本到人本的綠色運輸願景。

由電訊暨智慧運輸科技發展基金會(TTF)、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與遠傳電信共同主辦「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今年進入第十屆,海內外11位產官學專家同臺,探討「以科技力推動智慧運輸,打造永續城市」,吸引實體與線上逾400人踴躍參與。

從教育出發 促行為改變

我國已經宣示淨零轉型目標和關鍵策略,後續如何逐步實現綠色運輸願景?曾任交通部長,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認為,「教育很重要,而且要持續地講,才能改變大家的行為。」像是近來大家重視交通事故率偏高,必須強化宣導和各項措施,逐步養成人民守法觀念。而迎接綠色交通轉型,在教育之外,還需要政策面、產業面、科技面與基礎建設配合,以達成目標。

呼應簡又新的看法,新加坡智慧運輸協會(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ciety;ITS)理事長Fred Kalt也強調,科技、教育、基礎建設都要到位。他分享星國面對2030/2050年淨零減碳目標的戰略與戰術,三大策略首先從學校著手,每位人民要瞭解氣候變遷是什麼;次之是如何捍衛和打造氣候變遷帶來災害的屏障,最後才是對抗作法。「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行為改變,才能讓大家具備敢上路的安心。」

政策配套 發展綠色運具

透過教育建立人民意識以外,還需要政策引導,進而協助產業轉型發展。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金屬機電產業組長郭肇中提到,目前政府由交通部主導,除了推動公車電動化,還多管齊下提升電動運具數量,像是經濟部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主計總處滾動檢討公務車汰換為電動車預算額度,並由環境部、交通部、財政部提供稅費優惠或貸款協助,勞動部也投入相關產業人員轉型教育訓練,希望帶動整體產業升級。

至於運具所需的綠色能源,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說,以目前增氣、減煤、非核和展綠轉型方向來說,佈局氫能是主要推動重點之一,期望2050年能夠達到整體能源占比9-12%的目標,除此之外,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也都是發展機會。「台灣不一定當第一名,但要處在領先族群。」

對此,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能源策略長林志勳提醒,台灣資通訊產業發展過去成功來自快速、彈性、配合度高,但能源產業的特性是長期、穩定,「不要期待短期就有收益,台灣做離岸風電葉片研發了十年,也才小有成效。」

而應對極端氣候下的緊急需求,具有防災功能的微型電網益形重要。台電綜合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吳成有說明,要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必須從住居、運輸、防災、環保、文化傳承等不同面向著手。

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特聘教授李達生進一步解釋,電池儲能系統能發揮穩定電網的能力,更是國家電網智慧化的關鍵指標。以台電來說,因為投入儲能系統建設,五年內智慧化評分大舉從低於全球平均,提升到全球第二,而對一般企業來說,儲能系統整合人工智能,更可實踐低碳智慧化的目標。

落實到以人為本的永續城市,遠傳電信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資深協理張文津有信心,未來兩到三年充電站普及指日可待,「當電力能夠到達最後一哩路時,那個就是智慧永續城市成為現實的一天!」

因應全球動態變化,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副所長王穆衡提示,應用AI等新技術協助智慧城市管理是全球共同方向,但他也警告,人本交通理念落實程度仍有待努力,期待透過公私協力、擴大AIoT科技運用策略改善。

數位轉型 人工智慧輔助

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則提供英國解方,自從運用AI監控駕駛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後,事故從600多人降至30多人。在永續和數位信任下,淨零排放目標不僅已經改變人們生活和產業視野,更可創下工業革命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投資。

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以高雄智慧交通科技應用邁向淨零轉型經驗為例指出,儘可能不使用私人運具是最有潛力減少碳足跡的方式之一。高雄全國首創計程車DRTS,將計程車當公車使用;運用AI與數據化,更建構出多元交通體系協同合作機制,形成另類永續力。

「所有事情都可以怪『交通』不好,可見這是一個親民且國際化的課題。」看到各界人士熱情參與,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笑語,但他也隨即話鋒一轉,建設永續城市牽涉跨部門相互協調,期待藉由論壇凝聚各方智慧,同時吸取國際經驗。交通部政務次長胡湘麟也感謝學者專家貢獻建言,期待「追求安全與效率外,透過科技與人鏈結更深,海陸空達到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