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ENS
推薦
立即註冊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15)日初審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擴大投資抵減租稅優惠適用範圍,其中針對投抵支出金額上限,原本為10億元,政院版草案提高至18億元,昨日朝野達成共識再拉高至20億元,盼促進業者加碼投資。 產創條例第10條之1(智慧機械、5G等投資抵減)已於2024年底屆期,立法院經委會昨日排審相關修法,朝野對修法立場歧異不大,主要癥結點在於支出上限是否再提高。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表示,產創條例第10條之1投抵的...
台灣邁入排碳有價時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14)日表示,政策上是碳費先行,並希望加速過渡到「總量管制碳交易」,環境部今年將展開社會溝通,最快可提前在2026年上路。若順利,將比先前訂定的2028年提早兩年。 台灣目前的碳交易制度為自願減量機制,國內碳權自產自銷,但市場現況並不活絡;未來推動碳交易總量管制,將可望接軌國際,世界各國多會給予免費配額,符合鋼鐵、水泥等業者期待,可望加大減碳誘因。 鄭麗君昨日接受本報專訪...
隨著航太與電動車等產業對輕量化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鋁合金也因此成為熱門的選擇。但是鋁合金材料容易在銲接的加工過程中產生缺陷,也會因為銲接時的熱輸入控制影響強度及品質,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金屬中心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預算補助下,發展國內首創4D(3D+異質)摩擦攪拌銲接技術,並榮獲2022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以及2023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銅牌的肯定。 傳統銲接需要在極...
環境部2024年底公布第三波擴大應盤查登錄對象,對照鄰近國家盤查管制標準與方式,環境部官員透露,我國盤查管制標準及方式屬於中段班,管制對象不如新加坡年排碳量2千噸與日本3千噸的低門檻,雖領先南韓的2.5萬噸年排碳標準,但韓國的管制對象都需要經過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 環境部過去分別於2017、2023年二度修正應辦理碳盤查對象,目前針能源密集與主要耗能之排碳大戶,共計有302家公司(553廠)年排放量達每年2.5萬公噸二氧化碳...
去年出口神龍擺尾,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12月出口435.9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年增9.2%優於預期,寫連14紅,主要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AI等新興商機、旺季效應、春節提前拉貨、川普上任前急單等五大利多。 去年全年出口達4,750.7億美元、年增9.9%,規模寫歷年次高,僅次於2022年的4,794.2億美元;全年進口3,944.7億美元,也是歷年次高,年增12.2%。總出超806.1億美元。 展望未來,財政部統...
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13.7億美元,對美出超648.8億美元,出口值、出超規模雙創新高,推升對美出口占比上升至23.4%,也寫下24年新高。 反觀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外銷,去年全年出口規模1,506.2億美元,出超700億美元,對陸港出口占比降至31.7%,為23年新低,對美、陸港兩大市場出口明顯消長,兩者出超差距縮至32年最小。 財政部表示,去年出口市場表現呈「強弱反差」,對美國、東協兩市場全年出...
CNN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正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以實施他的大範圍關稅政策。 報導指出,宣布經濟緊急狀態將使川普可以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來制定新的關稅計畫;該法允許總統在國家危難之時管制進口。 知情人士表示,川普對該法青睞有加,因其賦予總統在關稅實施方面普遍的管轄權,且未嚴格要求確實要以國家安全為依據,證明關稅的必要性。知情人士說,川普尚未對是否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做出最終決定。...
財政部9日將公布2024年12月與全年出口統計。全球經濟平穩成長,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商機持續發酵,再加上傳統外銷旺季加持,財政部預估,12月出口將會維持400億美元水準,金額將會落在417億至429億美元之間,年增4.5%至7.5%,全年出口也將來到9.4%至9.7%。 財政部上月公布11月出口410.9億美元,已連四個月站上400億美元水準,不僅優於預期、更是連13個月正成長。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認為,12月可...
國科會公布最新的「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報告,2023年全國科研經費創下新高,為新台幣9,373億元;但年成長率只有4.4%,成長動能已經趨緩,占GDP比重也僅提升0.02%,達3.98%。除非研發效能提高,否則創新能力的提升可能受限,值得各方重視。 我國研發的投入主力是企業界,近年投入科研資源都占全國研發經費比率八成以上;而企業研發又以500人以上的大企業為主,2023年這類大企業研發費用占了全台企業研發的81.7%,是研發投...
碳有價時代到來,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坦言,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成本一大衝擊,也是未來低碳市場入門票的考驗,惟有減碳才能獲得價格的優勢,低碳創新才能確保價值。 黃正忠表示,碳費不是完美的終點,而是一個好做的起點。起徵點價格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制度上路,且不會有回頭路,減碳要付的費用只會愈來愈高。 企業該怎麼辦?黃正忠指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應先降低碳費增加成本,包含能源管理,關掉不必要的燈,或是...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將迎史上第二旺的元月行情,全球四大航線目前運價較去年首季高出最少三成以上。隨美東碼頭罷工壓力爆表,全球貨量開始向美西大遷移,元月運價將再漲一波,且漲幅還在持續擴大中。 目前的運價基期都高於去年同期水準,隨著2025年元月的運價已再度喊漲,加上不少航商已開始調整航線往美西,若美東再度罷工,預計缺櫃、塞港的情況不僅會重演,且可能擴大。 法人推估,長榮、陽明及萬海2025年首季營運可期,有望維持2...
環境部推動環評改革,今年展開「總體檢」。據了解,環評作業準則中擬納入氣候變遷、社會影響、原住民三大新興議題;針對氣候變遷議題,除建議應提升相關氣候調適計畫,也正討論擴大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涵蓋範疇、以及在環評時納入更完整的碳盤查。 為讓環評兼顧實務運作及回應各界期待,環境部委託環境法律人協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總體檢專案計畫」,第一步先以問卷方式蒐集各界意見,作為未來環評修法參考。 據了解,環評總體檢將分為三大階段,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