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新南向2.0進行曲 1/美國扣板機 台商投資東協出現黃金交叉 對大陸仍藕斷絲連

2024/01/11 | By 經濟日報

美中對抗,東協國家成為不少企業「中國+1」、「台灣+1」的布局新選擇。圖為今年9月,亞洲多國領袖(左起)南韓總統尹錫悅、印度總理莫迪。中國總理李強,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一同出席在雅加達舉行的東亞峰會。 路透
美中對抗,東協國家成為不少企業「中國+1」、「台灣+1」的布局新選擇。圖為今年9月,亞洲多國領袖(左起)南韓總統尹錫悅、印度總理莫迪。中國總理李強,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一同出席在雅加達舉行的東亞峰會。 路透
「三年前跟業者聊新南向,業者大多說『評估中』、『再看看』;兩年前則說『客戶叫我們要評估了』;到了最近一年變成『客戶說不去就不給我們訂單了!』」近期在一場新南向投資研討會中,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吳佩玲生動傳達了台廠赴新南向國家佈局,日趨急迫的心情。

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對大陸投資額自2015年起逐步下滑,對新南向國家則是自2014年開始成長,2021年兩者已十分接近。

到了去年,對東南亞投資額52.7億美元,超過對陸投資的50.5億美元,首次達到黃金交叉,而今年截至10月為止,亦是對東南亞高於對陸投資。

觀察1、對東協投資 去年首超大陸

另一項數據是,中華徵信所CRIF上月公布的2023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從全球布局趨勢來看,百大集團2022年在東協地區增加32家分子企業,投資家數上升到637家。

資產總額則成長17.56%,首度突破6兆元,達到6兆5203億元;營收總額成長14.81%,達到8兆119億元;另稅後純益總額成長17.32%,達到6130億元,都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反觀2022年百大集團在大陸(含港澳)的表現,營收總額為15兆3095億元,比2021年衰退10.87%,創下6年來新低;稅後純益總額7724億元,不僅比2021年衰退18.03%,也是2014年以來首見獲利衰退。

中華徵信所CRIF分析,「受到美國深化科技制裁政策的影響,百大集團對大陸投資正在放慢速度,對東協國家的投資展現高投資效益。」

觀察2、美國扣科技板機 台商集體出走東南亞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吳佩玲觀察,近年國內製造業新南向移動模式,由個別廠商「單點」的移動,轉為更加中上游「供應鏈」的移動。

究其原因有四大面向:第一,中國大陸推動產業轉型、跨國關稅及進出口禁令等,導致生產成本提升;第二,來自供應鏈上下游的客戶端壓力;第三,美中競爭、地緣政治保護主義等國際情勢變化;第四,淨零排放趨勢帶動的新興市場商機。

此外,「國內廠商經過疫情三年,靜下心來評估與規劃,得以避免踩到法規及文化隔閡等地雷,如今已是大舉搶灘之時。」吳佩玲用「新南向2.0」來形容台廠在東南亞國家投資佈局的大躍進。

對於晚近台商這波新南向趨勢和過去的差異,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受訪時分析,起初1990年代南進政策,前進東南亞的國內企業以勞力密集的傳產為主,像是紡織、成衣、製鞋、食品加工,以及電子業下游的組裝廠為主。

不過,2018年後,可觀察到中游的零配件廠也開始增加,尤其過往較少在東南亞投資設廠的業者,也開始前去擴大佈局,這些產業包括PCB、半導體生產及封測,還有新興產業如電動車和充電樁周邊產業鏈等。

曾任僑委會委員長、駐泰國代表,現任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這幾年實地走訪,對台商南向投資有深入觀察。他說, 2018年3月美中貿易戰以後,就有非常多大陸台商迫切、快速的往東南亞走,投資最多的是在越南、第二是泰國,「他們(台商)把產能直接移到東南亞。」

觀察3、與陸藕斷絲連 製造業台商偏好投資北越

童振源舉例,最近有一個在泰國的台商擴張廠區,要蓋五萬人的工廠宿舍。在越南部分,過去家具、塑膠、紡織、機器、機械等傳統產業在南越投資比較,現在投資都集中在北越。

「我去年去看包括佳世達(2352)、緯創(3231)在北越都蓋很大 的廠,預估各要一萬名工人,主要還是因為產業鏈原來在廣東的東莞、深圳一帶,但產業鏈一下要轉移不容易,所以把工廠蓋在北越, 可以透過陸運把一些中間財、原物料運下來,慢慢的產業鏈應該會整個移到北越。 」童振源表示。

徐遵慈觀察,近年台灣對大陸投資比例下降,並非集中投資於新南向國家,而是分散至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尤其,今年台積電(2330)斥資80億美元投資美國廠、35億歐元投資歐洲合資公司等大型投資案挹注,歐美投資額預計將創新高。

2010年至今,台灣對大陸投資占所有國家比例,從七、八成一路下降到近幾年的三、四成,但由統計資料來看,截至目前,大陸仍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單一目的地,且不論貿易進出口都仍位居首位。

徐遵慈也指出,對於台商來講,分散投資基地及市場都需長時間進行,即使最近五年來,台廠往新南向移轉已有顯著變化,但不代表企業踏上東南亞國家後便一帆風順,舉凡缺乏技術人才、土地飆漲、水電及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也隨之發生,台廠長期發展情況仍須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