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最新預測:未來25年全球油、氣需求仍將持續增加
2025/11/13 | By 經濟日報
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發表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5年全球石油與天然氣需求將持續增加,與原先預測全球油、氣需求將於2030年前達到頂峰相悖,主因各國政府對反制氣候變遷的承諾減退,更加重視安全及能夠負擔的能源,電動車成長減緩也是一大因素。
報告指出,如果全世界維持目前的能源軌道,油、氣需求將持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則不會明顯下降,「氣候變遷在國際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性下降,且大幅下降。儘管2024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但這種情勢正在發生」。
IEA在多國領袖出席巴西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之際,發表這項報告,指出現在「幾乎可以確定,十年內地球暖化的程度將超過攝氏1.5度,限制暖化超標的工作現在已遙不可及」。
IEA表示,該機構並未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做出因應;美國強力批評「石油(需求)頂峰」之說,因為美國致力於強化化石燃料產業,並達成「能源壟斷」目標。美國能源部長萊特7月時曾表示,IEA對石化燃料需求觸頂的模擬「完全無意義」;萊特甚至對IEA署長畢羅表示,美國將改革IEA,或退出對IEA的支持。美國對IEA預算的貢獻度為14%。
IEA指出,今年的「展望存在諸多不確定性」;IEA曾與「所有會員國的政府討論,並由他們表達對多種預測腳本的看法」。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等油、氣主要生產國,堅持全世界需要各種形態的能源,包括油、氣,以因應人工智慧(AI)引發的電力需求激增,及生活水準快速提高」。
在IEA的新預測腳本「現行政策」之中,認為能源與氣候變遷政策「在未來25年不變,且未提出新政策」。畢羅表示,「對一些人而言,這項預測非常樂觀,但一些人非常悲觀」;IEA並未提出各種預測腳本的實現機率,「我們只是把各種腳本攤在桌上」。
「現行政策」預測電動車的占有率將於2035年觸頂,達到40%;全球石油需求將由2024時每天1億桶,到2050年時增加到1.13億桶。如果各國依循IEA所建議的能源與氣候政策,則石油需求將於2030年觸頂,2035年時全球半數車輛將是電動車。這兩種腳本都認為天然氣需求將強勁成長,但燃煤需求頂峰將於2030年之內觸頂,然後下降。
IEA預測的核心,是電力需求將大幅成長,兩種腳本都預測到2035年全球電力需求將增加約40%;而在「淨零」腳本之下,電力需求將增加50%。另外到2035年時,全球能源消費成長的80%將來自太陽能設施良好的地區。
電力需求成長主要是由家電及空調設備的滲透率提高,以及先進製造業與數據中心。儘管數據中心投資集中於先進國家,但新興經濟體對能源產業的影響愈來愈大,由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主導,並擴及中東、拉美及非洲。
IEA在所有腳本中都強調再生能源持續快速成長,「幾乎所有新電力需求,包括製造業成長、AI與降溫需求,以及轉向電動車,都將由再生能源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