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整各种市场资料及专业分析,让买主及读者更快掌握台湾各主要出口产业中的最新亮点,包括创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场趋势及未来展望等,
全球碳计画研究团队,昨发布最新全球碳预算报告,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量预计2025年达到历史新高,同时警告,如今几乎已「不可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度以内。若照今年的排放量推算,全球剩余的碳预算,也就是二氧化碳能够排放的空间,大约四年就会用完。 由国际科学家团队进行的研究发现,2025年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去年高出1.1%,随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排放量皆预计上升,总体排放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81亿吨二氧化碳。 未能有效减少导致地球升温的排放,让正在亚马逊雨林城市贝伦举行的COP 30蒙上阴影;本次会议美国缺席,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排放国。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昨召开全球碳预算记者会,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表示,即使各国政府落实目前所有的减碳承诺,但依据目前全球的减碳承诺跟路径,几乎已经不可能守住升温1.5度。 联合国环境署的排放差距报告指出...
量子科技与人工智慧(AI)浪潮加速融合,中研院亦积极布局相关前瞻研究。中研院指出,已成功设计出可调耦合位元的进阶版5位元量子晶片,10位元量子电脑晶片也预计明年上半年上线,「量子计算测试平台」也预计明年开放试营运,持续推动台湾量子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 中研院13日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进行业务报告。院长廖俊智指出,可调耦合位元的进阶版5位元量子晶片,双位元逻辑闸保真度提升至99%,运算效能大幅提升;下一阶段的10位元量子电脑晶片预计明年上半年上线。「量子晶片制程研发平台」与「量子计算测试平台」也已于今年6月揭牌,前者9月开始试营运,后者预计明年开放试营运。 此外,中研院与工研院、国研院合作,共同开发8寸晶圆超导量子晶片制程新技术;量子光电研究则持续聚焦量子通讯所需的关键元件开发与优化,包含通讯波段高亮度单光子光源、室温单一缺陷发射体及高效率超导奈米线单光子侦测器(SNSPD...
中华民国纺织业拓展会12日欢庆成立50周年,纺拓会董事长郭绍仪表示,50年来台湾纺织业的成就有目共睹,今日台湾纺织业更在全球运动、户外等服饰领域的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经济部长龚明鑫也受邀致词,他表示台湾纺织业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直到现在仍为台湾贡献贸易顺差近千亿新台币。 纺拓会12日举办「50周年国际纺织论坛」,探讨纺织产业在地缘政治风险下应有的认知与应变方式,除了龚明鑫外,也邀请国内外产业领袖齐聚,包括世界体育用品工业联盟WFSGI营运长Marc Magnus、欧洲成衣暨纺织工业联盟EURATEX秘书长Dirk Vantyghem等产业重要人士与会。 龚明鑫致词时指出,根据统计,2024年全台有4300家纺织成衣工厂,约有14万名从业人员,产值超过3300亿元,贸易顺差988亿元,是台湾第三大出超产业,纺织业对台湾而言是赚钱的产业,代表许多企业把关键技术及高值化研...
AI算力爆发带动散热需求飙升,台湾汽车零组件供应链也以「固有技术」加速「跨域升级」,从车用冷却、精密金属件一路转向AI伺服器、手机等领域散热。目前包括吉茂、精确、永彰、和大、IKKA等传产汽配厂,近来都陆续切入并逐步取得订单出货,成为今年台湾产业链中最受瞩目的「新黑马」。 业界指出,汽车零组件具备高精度加工、散热结构件、高可靠度材料处理等优势,与AI散热的技术核心高度相通,且制程多半已达车规等级,使转型相对其他产业更加顺利。 吉茂透露,AI伺服器散热单元与汽车水冷散热器的技术原理、制程乃至模具开发几乎一致,甚至可直接沿用既有车用模具,只需微调设计即可导入AI产品线。这让吉茂在跨入AI时没有传统零组件业的「转型阵痛」,反而因产线成熟、量产稳定度高,迅速获得欧美客户青睐,近期已陆续接获AI伺服器与资料中心散热模组订单,成为外界点名的转型成功案例。同时,IKKA则从客户生态切入,运...
台湾机械公会10日表示,台湾机械设备10月出口持续成长,且自今年2月起已连续9个月呈现正成长,以美元计算较去年同期成长11.8%,累计前十月机械出口较去年同期成长7.3%,显示整体机械产业已逐渐回温与稳定增长。 不过,工具机10月出口金额仅1.41亿美元、年减23.1%,其中对美国出口年减18.8%,对中国大陆出口也年减22.6%,主要仍是受到景气不佳与新台币汇率较竞争对手国强势的影响,目前出口金额不及过往的一半,工具机产业营运仍面临巨大挑战。 机械公会公布10月机械出口值为26.58亿美元、年增11.8%。累计前十月机械出口值为259.17亿美元、年增7.3%;以新台币计价约8,060.80亿元、年增4.2%。 前十月机械出口值前三大,依序为:检量测设备45.14亿美元、占比17.4%,较去年同期成长14.6%;电子设备42.99亿美元、占比16.6%,较去年同期成长...
特斯拉在官方社群「TeslaAI」宣布,旗下最新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已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开始启动,预计明年大规模量产。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直言,「此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产品」,届时生产成本有望控制在2万美元(约新台币60万元)以内。 随著特斯拉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人形机器人量产,法人看好,盟立、亚光、和大等机器人供应链有望受惠。 据悉,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量产计画原先受到美国关税及稀土缺料等因素而卡关,如今再度重启量产计画,且进度加速。特斯拉内部规划,未来十年内将销售超过100万台机器人。 业界人士表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快速,呈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并行」的现况,市场竞争焦点也从「拚Demo」转向「拚交付」,特斯拉因具备成本控制能力、开发者生态优势及场景快速迭代能力,目前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美系外资报告,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
农业部7日办理农业科专计画成果交流活动,展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与高雄区农业改良场(简称高改场)共同开发之小型电动曳引机,不仅提升农机作业效能与能源使用效率,亦将成为我国农业迈向电动化与低碳化之新趋势。 农业部指出,经工研院整合国内高性能电池、马达及电控系统,并由高改场进行电动化底盘改良与场域实测,成功开发输出功率达15kW(约20马力)之小型电动曳引机。期透过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带动农业升级转型。 农业部自2006年起推动「农业学界与法人科专计画」,积极鼓励学研单位整合研发能量与既有设施,链结产业需求及政策方向,聚焦创新性、关键性与可扩散性之技术开发,促进成果扩散与应用。 农业学界与法人科专计画迄今共完成81件,平均每件计画带动1.84件技术移转,以及1.94件合作研究或业者投资;政府平均每补助1元,合计创造直接及衍生效益1.08元。 其中,202...
政府订下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据了解,环境部长彭啓明昨(6)日在行政院会中提出最新减碳数据,2024年排碳相较2023年减少2.15%,相较2005年(基准年)减少约6.7%,已连三年呈现显著减碳成果,减碳成绩亮眼。 政府短期规划,2025年目标是较基准年减碳10%,目前看来进度相对乐观,加上2025年迈入碳有价时代,进一步透过市场力量驱动减碳,减碳成效有机会再跃进。 环境部昨日在行政院会上提出「2035国家自定贡献(NDC 3.0)」报告,行政院长卓荣泰表示,面对全球净零转型趋势,台湾必须以「全球共作」精神加速行动。各部会应落实旗舰计画推动进度,持续提升产业减碳动能与技术投资,确保台湾在气候治理中兼顾国际责任与竞争力。 彭啓明于院会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行政院已将NDC 3.0(beta版)提报总统府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设定国家温室气体净排放量「2030年减量28±...
鸿海集团主权人工智慧(AI)跨大步,继美国与中东之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携手日本软体银行与三菱电机,利用鸿海集团旗下夏普的工厂来生产AI伺服器,进军日本主权AI市场。 刘扬伟昨(6)日接受日媒访问时表示,未来半年内将首度在美国德州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生产AI伺服器;正与软银集团合作推动一项计画,活化夏普位于日本三重县龟山市的第二龟山厂,转为AI伺服器生产基地,分别在美国与日本生产伺服器,顺应各国推动「主权AI」的潮流。 鸿海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昨日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MoU),为全球客户共同提供具备优异能源效率和高度可靠的AI资料中心解决方案。双方将在AI资料中心结合彼此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网络,提供高效、可靠且具竞争力的AI资料中心解决方案。 刘扬伟受访时表示,「大约未来六个月内,将开始(在我们的工厂)看到人形机器人」,用以生产AI伺服器,这将是鸿海集团50多年历史以来...
近年因美中贸易战、地缘政治影响,牵动全球供应链重组,经济部统计,2024年我外销订单国内生产比51.4%,较前一年大增2.3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近15年新高。今年前七月外销订单国内生产比更进一步推升至54.3%,创近18年同期新高,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比还会再创纪录。 此外,我外销订单东协生产比亦创高、中国大陆及香港生产比则创低。经济部统计指出,2024年我外销订单中国大陆及香港生产比33.1%,较2023年下降4.7个百分点,为2010年、有调查以来的新低;东协生产比占9.2%,较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则为有调查以来新高。反映出因应美中贸易冲突,台商持续扩大在东协生产比重,其中以越南生产占3.4%最大,泰国生产占1.3%次之。 美国对等关税于8月上路,再度牵动全球供应链重组。我对等关税暂行税率为20%,中国大陆为55%,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分析,国内生产成本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