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全球搶鋰鈷 中日動作大

2018/02/26 | By CENS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從福斯汽車(Volkswagen)到特斯拉(Tesla),全球汽車製造業者在搶攻電動車市場之際,為確保電池供給無虞,正掀起一場「搶料大戰」,大肆搶奪電池所需的鋰、鈷原料,其中又以日本與中國最積極搶礦,力圖在電動車的未來取得領先地位。

全球所有電動車製造業者都苦於鋰礦供給缺乏「適當的長期合約」。Wood Mackenzie分析師指出,許多汽車製造商都高度擔憂會遭遇電池供給短缺困境。

全球前五大鋰電池供應廠之中有兩家在中國,分別是寧德新能源科技(CATL)與比亞迪(BYD)。中國並掌控陰極/陽極材料、電解質溶液及分離器等鋰離子電池四大關鍵性組件全球供給量的50%到77%。

日本Panasonic是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廠,汽車廠在科技上也具有競爭力,但投資能力才是未來電池領域的競爭關鍵。日產汽車(Nissan)去年便與中國金沙江資本公司合作,以提高成本競爭力,可能將向中國業者採購電池。

豐田汽車(Toyota)於1月斥資2.24億美元,買下澳洲Orocobre的15%股權,因為Orocobre在阿根廷開發鋰礦。豐田同時加強與Panasonic合作,希望加速商業化固態電池,使電池壽命及充電速度都超越鋰離子電池。

德國福斯已對外徵求五年的鈷供給合約,但尚未找到供應商。寶馬汽車(BMW)表示將與供應簽署大宗的鋰、鈷供約,特斯拉也在與世界最大鋰生產商之一智利SQM公司洽談合約。

中國汽車業者已進行的鋰礦交易額已超過10億美元。長城汽車已與澳洲Pilbara礦業簽約,確保五年鋰原料供給無缺。比亞迪也與青海鹽湖鉀肥公司合作,從鹽湖中提取鋰材料製造電池。

電池另一項重要原料是鈷,但全球半數以上的鈷產自政局動盪的剛果,使汽車及電池業者更擔心鈷礦供給短缺。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