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變數推動科技供應鏈重組 伺服器轉向美墨 手機仍倚重亞洲
2025/08/28 | By 經濟日報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不斷變化,科技業加快供應鏈多元化布局的腳步。彭博分析師指出,如今形成兩股趨勢,一是伺服器生產向美國和墨西哥轉移,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製造主要仍分散亞洲以控制成本。
據IDC統計,伺服器、智慧手機、個人電腦(PC)這三類產品在2024年美國5,650億美元占科技硬體逾半營收過半。伺服器生產自2018年起率先遷移,對美國客戶實行在地方,而智慧手機和PC生產為控制成本主要仍留在亞洲。彭博認為,隨著供應商設法抵銷關稅壓力,美國消費電子產品價格可能上漲。
專供美國市場的伺服器正逐步轉向墨西哥和美國生產。目前,伺服器生產分散台灣、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墨西哥。而在關稅壓力和客戶的要求下,台灣四大伺服器委託設計製造(ODM)業者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在美國也都設有生產基地。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擴張先進晶片產能,也進一步強化這股趨勢。對企業而言,供應鏈韌性重於效率。
AI伺服器享有戰略地位,供應鏈在大致可免於美國關稅衝擊。多數廠商建立的跨區域營運網絡布局是,零組件與子系統主要在亞洲生產,最後組裝則落在台灣或墨西哥,其中墨西哥可享有《美墨加協定》的關稅豁免。
在美國本土組裝也因簡化組裝流程、強化客戶支援效率而逐漸受青睞,加上AI伺服器單價高昂,也有助於消化擴張和營運成本。不過,即使已落實在美生產AI晶片,也難以完全擺脫對亞洲零組件的依賴。
智慧手機製造方面,蘋果因嚴重依賴中國大陸產能,面臨分散布局的壓力最大;而三星則因轉進越南和印度、全面退出中國大陸,有效降低了關稅風險。
蘋果漸漸將iPhone製造產能遷出中國大陸,料將重塑全球智慧手機供應鏈。印度正成為輸美iPhone的核心生產基地,2025年組裝比率可望突破30%,在中國大陸組裝比率則從81%降至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