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平:智慧製造需軟硬整合
2017/01/26 | By經濟日報 記者詹惠珠/台北報導
台達電子執行長鄭平表示,智慧製造是人的智慧與機器的整合,所以需要一個軟硬體的整合架構,但是真正的挑戰在各個應用領域的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
鄭平在台達電積極推動智慧製造,他以「智能製造,改變世界的驅動力」為題,在「2017天下經濟論壇」專題論壇中,分享對智慧製造的經驗和看法。
鄭平分析,如果我們回溯人類工業發展史,從18世紀的工業1.0,機器進入製造領域的參與,到2.0的機械化和大量生產,工業3.0就是機器和電子資訊科技的搭配。
但過去還是仰賴人來調整機器因應變異,現在隨著環境、材料、機種的改變,將機器和人的智慧虛實整合,就是工業4.0。智慧製造發展的條件主要來自技術進步,包含智慧技術、高速網路傳輸的提升、雲端和大數據的運算成本降低,為智慧製造創造很好的發展條件。
智慧製造是屬於典型的IoT(物聯網)的經濟架構,擁有可觀的經濟價值,再者製造業人力短缺,全球製造業重鎮中國大陸的直接人力短缺和流動率過高,面對成本增加及永續經營的困難,製造業必須轉型。
最後則是因為各個地區關稅的壁壘,大家希望可以有更高的經濟創值空間。各個市場需求愈來愈多元,如何快速供應?智慧製造可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智慧製造是典型的IoT 架構,裡面有非常多的商機和技術,台達電是用最複雜的電子製造業,來提供少量多樣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
鄭平強調,台達電以自身工廠智能化為基礎,發展跨應用領域的、軟硬體整合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在硬體技術方面,台達電過去幾十年從事自動化的經驗,已經發展出標準化、模組化的控制器、和機器人工作機台等設備。
但更重要是在軟體方面,也要能夠標準化、模組化。不光是寫入系統、寫入智能機台的SOP、製程、演算法,這些搭載各領域domain knowledge的軟體;像是MES、ERP、PLM等生產相關軟體系統,透過我們的智能製造軟體開發平台,能夠把他們的功能及資料庫拆解成一個一個的模組,可以重複使用、任意組合成客戶需要的智能製造軟體。
打造模範產線 五年內可省90%人力
台達電子積極推動智慧製造,一年多來已在全球各地工廠廠內分別設立一條模範線,落實智慧機台、智慧產線和智慧工廠,朝五年內要節省90%的人力目標努力。
2012年接手台達電執行長的鄭平,積極帶領台達電轉型,從零組件ODM廠轉型為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且提倡品牌價值,讓台達電連續六年入選台灣20大國際品牌,2016年品牌價值再提升13%,鄭平更堅持走創新的路,投入樓宇自動化、智慧製造,這一年多來,在工業4.0智慧製造的成績,業界有目共賭,鄭平透露,台達電看中智慧製造龐大的商機,未來台達電會在各種不同的行業要做標準機台,跟工廠的系統可以快速的聯結,將台達電智慧製造的經驗「商品化」。
鄭平表示,台達電在工業自動化 (IA)做很久,過去是生產控制器,馬達的調整器等零組件,可以收資料,儲存、運算,下指令,以前只有做產品,調整機器,但現在是將產品,還有台達電在電子製造業的知識,應用到機台、產線和工廠。
鄭平指出,台達電推動智慧製造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目前每個工廠都設有一條模範線,目前運作的狀況很好,對於台達電五年要省90%的人力目標,這是一個開端。鄭平說,台達電除了先從自己廠區的智慧製造做起,看是看上它可觀的商業價值,2025年IoT的經濟價值高達11兆美元,其中有33%來自於製造,因此在策略上,台達會併購軟體的公司,這就是為何台達要併購電腦整合製造(CIM)領域的軟體領導廠商之一羽冠,可以使台達電加速從零組件向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方向發展,更能透過與羽冠的結合補足台達電在相關核心系統整合能力。
鄭平表示,物聯網時代來臨,製造業必須邁向智慧化生產以因應市場需求的轉變,而發展智慧製造核心技術和系統,需透過跨領域合作來加速研發腳步,掌握市場先機。尤其像台達電憑藉在電力電子領域累積的自動化、硬體設計製造和軟體開發能力,結合羽冠自動化軟體開發能力、客戶資源、以及在電器電子、光電面板、汽車及零組件、食品及飲料等領域累積的豐富行業知識,不但可大幅減少台達自行開發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的時間和成本,更能快速發展工業自動化重要的核心技能、提供完整的智慧自動化產品服務,滿足未來製造的需求。
整合品牌參展 攻大樓自動化
台達電子併購帶來的技術與品牌整合效益已有初步成果,台達電品牌長暨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赴美,參加全美最大的製冷空調展會AHR EXPO 2017。這是台達電第一次將台達電的產品與子公司品牌整合,共同參展。
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表示,台達電將首度與去年併入的兩家樓宇自動化公司Delta Controls與LOYTEC一同參展全美最大的製冷空調展會AHR EXPO 2017,展示空調、燈控與樓宇管理等全面樓宇自動化方案。Delta Controls與LOYTEC皆已開始將台達電多元的技術整合入樓宇方案中,提供客戶更全面、更節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