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晶電攻LED 五箭齊發

2017/12/11 | By Alan Lu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晶電(2448)總經理周銘俊指出,晶電已將背光、高階照明、紅外線(IR)應用、車用市場、新技術的顯示屏列等五大中心為主要營運重點,晶電在Mini LED的研發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有具體成果,最快明年第2季底前可望正式生產,長期展望佳。

過去LED被列為台灣四大慘業,今年LED在台股再獲市場目光,他指出,除大陸減緩殺價,台廠今年業績普遍成長以外,包括Micro LED、Mini LED等新技術也點亮LED產業,有機會再度出現新的營運市場。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近年LED產業的變化?

答:早期台灣LED廠多從照明起家,但大陸廠以官方強力補助力量介入後,全球LED照明市場變成紅海市場。大陸廠的崛起,不是產業上下游的問題,而是對整體產業的挑戰,直到近年來情況才稍有減緩,主因大陸補助重心由LED轉到半導體。

目前有能力的LED廠都在想找出和大陸廠的差異化,與大陸廠區隔,若不能找出來,未來幾年營運仍不易擺脫困境,仍會很辛苦。

衝刺Mini產品 拚明年Q2出貨

問:怎麼看Micro LED、Mini LED二項新技術?

答:現有晶片約200至300微米,小間距顯示器晶片約150微米,Mini LED約50至60微米,可視為Micro LED前身,Micro LED僅15微米;晶電希望先透過量產Mini LED爭取小間距顯示屏的市場,以及直下式電視HDR功能中所需的LED。

檢視目前整個Micro LED的生產流程圖,儘管許多生產製程都有解決方案,但是最大問題還是量產性不足。包括從最前段的磊晶,到檢測,巨量轉移,都存在問題有待突破,也使Micro LED產品的量產短時間內仍難看到。

因為Micro LED的量產之路最少需二、三年以上,因此晶電先推出Mini LED的解決方案。對比Micro LED而言,Mini LED的晶片較大,介於傳統LED晶片與Micro LED之間,對許多LED廠商來說,現有的製程設備可以使用,不需要重新投入資本支出。

至於Mini LED的背光應用,可能出現在各種形式的背光產品中,從手機到大尺寸電視都可以,晶電已和下游客戶研究,初步估計,以約6吋的手機而言,目前約需3,000至5,000顆晶片,客戶希望晶片的使用數量若能減半,且背光的效果不變,同時光形也符合需求,將可正式量產。

目前估計,晶電在Mini LED的研發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就會有具體的成果,最快在明年第2季底前可望正式生產。

問:晶電的競爭優勢?

答:全球可以同時提供RGB三原色的廠商只有晶電、歐司朗,一旦Micro LED商業量產,對晶電來說可以取得商機。

再以RGB三原色的LED來說,一般市場多以為藍光、綠光不好生產,也有人以為,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生產門檻是一樣;但其實並不然,在三原色中,做到Mini LED之後,紅光LED才是真正關鍵;而紅光LED的問題是,從不透光的基板去做,製程更難、也更複雜,以單價來說,賣一顆紅光LED,相當於賣一顆藍光及綠光的合計,所以未來紅光LED的良率是關鍵,晶電的優勢是最先投入紅光LED,已掌握紅光的技術門檻。

就整體公司競爭優勢而言,晶電最主要的競爭優勢就是自有技術。晶電以半導體材料為核心, 搭配自有的先進製程,除一般廣泛被背光與照明採用的藍光LED,同時提供許多特殊波長、結構、取代性低的利基型產品。

第二是產能帶來的規模經濟與成本控制能力,使晶電能夠迅速反應市場需求,精準提供消費性電子市場所需要的價格與數量。另外,充足的專利資源也是關鍵,也與多家國際大廠交叉授權,不僅打進國際品牌供應鏈,也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能見度。

整合研究能力 突破技術門檻

問:未來的營運規劃?

答:未來幾年背光應用、高階照明、紅外線(IR)應用、車用市場、高階顯示屏,是規劃的五大重心。

同時希望未來不論是Micro LED或Mini LED,產業都能整合國內外業者研究能力,突破技術門檻之後,才能把餅做大,有利整體產業發展。

晶電藉由目前的競爭優勢、核心能力,在營運中持續進行轉型,未來三到五年,LED仍是營運主軸,但希望也能培養更多未來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