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中鋼助攻 離岸風電跨大步

2019/12/02 | By CENS

國內首座海洋基礎設備專業廠,中鋼子公司興達海基12月下旬將竣工啟用,原來兩年才能完工的廠,中鋼派出百人團隊,一年半左右就蓋好,是台灣發展離岸風電邁進一大步,同時為海洋重工業樹立新里程碑。

興達海基公司潛力業務涵蓋鑽油平台、洋流發電工業,甚至學術研究潛艇等,董事長王亞洲說,目前首要任務專注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建設,最高設計年產能達50座,產值約100億元,將循序漸進完成風場設置任務。

王亞洲指出,國家政策要求風電產業需建立在地化、本土化系統,其中水下基礎建設更要落實百分百在地製造,興達海基竣工啟用後,是台灣第一個水下基礎設備專業廠,在亞洲地區也是名列前茅。但是有能力做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要做到符合世界級標準。

由於歐洲離岸風電技術領先,而歐盟的標準十分嚴格,所以興達海基已經設定,從一開始就必需擺脫過去舊有的習慣領域。傳統是陸地焊接思維,如今到海上施工條件與環境差距相當大,要求的是最高6G等級的焊工,因此從一年多前就開始培養焊工,公司出錢讓他們去受訓,透過合約保證結訓後貢獻所長。

中鋼離岸風電規劃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中鋼離岸風電規劃 圖/經濟日報提供
王亞洲說,興達海基的規劃是完全用本地勞工,沒有僱用外勞,成功在南部建立水下基礎供應鏈,是純在地化工程。

另外,供應鏈的廠家同樣要求純在地化,除非台灣沒有辦法供應,例如超厚鋼板或是無縫鋼管,只有少數需進口,其他的完全都在南部製造,這就是興達海基的特色。

面對外界質疑配合政策能否實現獲利,王亞洲表示,成立企業目的就是賺錢,興達海基不容許虧損,預估今年12月27日竣工後,即可開始組裝水下基礎設施,因為完全在國內做,有在地優勢,做愈多愈熟悉,成本會下降,應可創造合理利潤。

資深工業界人士說,一座離岸風電設施中,水下基礎占比約15%至20%,由於是設備在海水下,幾乎無法維護,所以需要相當高的技術能量。興達海基能做好水下基礎,也可以做很多海洋工業品項,包括浮動式風機的海上浮體,鑽油平台也可以,興達海基未來發展潛力備受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