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新戰略物資 台IP廠開始嶄露頭角

2021/03/18 | By 經濟日報

美中的科技角力戰中,美國靠著掐住半導體IP的優勢輕鬆擊倒中國,意味著IP儼然成為最新的戰略物資,然而台灣的IP產業因為股本小過去不被重視,這回則正式站上檯面,成為重要的半導體A咖族群。本周四出刊的《先探投資週刊》2135期將幫大家仔細探究半導體IP這個最新的戰略物資。

近期,從各國瘋搶晶圓代工、封測產能的景況中,已可見如今的半導體產業地位就如同一九七○年代的石油一般,不僅是經濟成長的關鍵要素,更是攸關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早自一八年的美中貿易戰開始,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中科技角力等,都讓「半導體自主化」這項議題不斷躍上檯面。

英美廠商把持矽智財

籌組本土供應鏈已成國際趨勢,動作最積極的莫過於中國。因先後經歷中興事件、華為禁令,再到中芯國際被列入制裁名單,美國為了鞏固自身科技大國的地位,不斷拿半導體做武器,對中國掀起一波波科技制裁,都讓中國一心想快速壯大國產晶片的能力。然而,中國若要完成晶片的自製計畫,就必須掌握晶片設計中最上游且最關鍵的核心工具:矽智財(IP),不巧目前這項技術仍幾乎都被美國、英國廠商所把持。

半導體IP是一種經過事先定義、設計、驗證、可重複使用的積體電路模塊,具特定的功能性;而IP的功能在於幫助降低晶片的開發難度、縮短開發周期,並提升晶片性能。隨著半導體越往先進製程走,晶片設計複雜度越來越高,單一晶片搭載IP數大幅增加至上百個,IC設計業者無需針對晶元的每個細節進行設計,可直接通過購買成熟可靠的IP方案,實現某個特定功能。簡單來說,IP就如同樂高積木或七巧板,讓IC設計商可自行堆疊出變化萬千的晶片樣貌。

進一步來看,半導體IP由於技術密集度高、智慧財產權集中、商業價值昂貴,處於產業鏈最頂端,已逐漸成為IC設計產業的核心產業發展要素和競爭力的體現。這也是為何近期國際市場上包括Google、微軟、高通等大廠紛紛表示擔憂GUP大廠輝達(Nvidia)收購ARM一案,恐損害晶片業關鍵市場的競爭。

在過去十年中,IP業務的增長主要是靠智慧型手機的成長,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發展已經成熟、成長動能開始減緩,取而代之的是,高速運算、數據中心、有線與無線網路、物聯網等領域的需求將迎來爆發成長,預估將是接下來IP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BS統計指出,全球半導體IP市場將從一八年的四六億美元成長至二七年的一○一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為九.一三%。

台IP廠開始嶄露頭角

由於IP產品眾多,舉凡晶片設計中所需的邏輯、記憶體、類比線路或測試等功能,都可以自成一完整的功能模組來使用或銷售,而國內各IP廠發展的領域並不衝突,可望在各自領域中大搶商機。過去一年因5G、AI、HPC等新機會大量出現,加上去美化商機助攻,以及晶圓代工產能缺貨,都讓台IP業者荷包賺滿滿、業績大幅成長,更誕生愛普、晶心科、金麗科等飆股。一九年台灣IP在全球市占率僅二.六%,雖占比仍小,但不少公司深耕IP多年,包括力旺、智原、M31、世芯KY、創意,都已繳出獲利實績,未來台灣IP有望成為一股新興勢力,持續拓展市占。

本文完整報導、發燒個股動態,以及更多第一手台股投資訊息,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1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