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貿易戰、疫災未解 專家:台廠全球在地化布局 小心踩雷

2021/03/24 | By 經濟日報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張銘斌昨(23)日表示,在美中貿易衝突、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下,國際供應鏈發生結構轉變,企業經營從「全球化」轉為「區域化」、「在地化」,而台廠在逆境中創佳績,雖滿手訂單,但仍需注意供應鏈調整。

為協助廠商布局全球並鼓勵企業朝向永續投資,由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主辦、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的「2021永續投資前進全球市場交流研討會」今日在台北舉辦。

台商回流現象明顯,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至今總投資金額約1.2兆元,張銘斌表示,今年政府將持續協助台商建廠,雖然疫情衝擊下,國際人才進不來、建廠原物料調漲,但為了滿足歐美客戶等海外訂單需求,政府將給予更多關注。

張銘斌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後,過去台商集中在大陸生產,逐漸改成在全球供應短鏈生產,如東協、東歐、拉丁美洲等地區。全球布局對廠商而言除了土地、水電、勞工、人才等問題外,還要面對語言文化、法制規範等挑戰。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預料美中科技戰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七成的民調認為大陸是美國嚴峻的競爭對手。美中科技戰後涉及供應鏈的重組,特別是在科技業5G、AI的去中化,傳統產業領域包括石化、鋼鐵、機械、紡織等部分留在大陸,部分則會往東協移動。接近目標市場的短鏈蔚為潮流,美中科技戰也帶動了不少台商回台投資。

王健全分析,RCEP的簽署對台灣來說短期的影響不大,但中長期可能會導致台灣產業外移、經貿談判人才斷層,以及法規缺乏國際接軌。提醒台企於海外布局時,在有關抵銷關稅的不利影響、加速產業升級和尋求產品差異化吸收關稅增加的衝擊、加強和美國合作以促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均為因應策略。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則說,2020年新冠疫災向世界示警,讓人們見證環境與社會危機反撲帶來的新冠疫災癱瘓世界的威力。環境、社會、經濟治理(ESG, 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的警鐘都狂響過了,台商如何在這波ESG浪潮、金融業與資本市場ESG投融資及接踵而至的供應鏈淨零碳排放要求中,有更好的市場定位與找到新的契機,是一必須修煉的課題。

之前主計總處預計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4.64%。不過,黃正忠認為,台灣面臨缺水、缺料、氣候極度異常背景下,這塊經濟成長率大餅真的吃的到嗎?呼籲台企應加快低碳管理、綠色創新布局,要真正能夠將ESG內化為變革創新的動能,拿到全球低碳與循環翻轉的新氣候經濟的入門票。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