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彭博:台灣疫情嚴峻不利內需 須擴張財政保住經濟果實

2021/05/27 | By 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政府正被迫擴大財政支持,以幫助經濟因應公司行號停業和企業可能裁員的情況。台灣這波新冠疫情來得又快又急,三級警戒使得人人自危,外出消費已成奢侈想像,服務業難以為繼,勢必衝擊內需表現,政府出手相救已是刻不容緩。

台新投顧經濟學家喬慕恩接受彭博採訪時說:「很多民間企業的現金流不足,容易陷入財務困境」,表示雇主如果無法持續營運,也會波及員工,因此政府由上而下主動「專項補助」,會比等待業者上門申請紓困來得有效。

如果三級軟性封鎖措施延續到7月,喬慕恩認為,財政擴張措施或許還要加碼,而且這只是確保企業營運不中斷,和保障受薪階層獲得基本生活費用而已,等到疫苗接種率提高和民眾開始願意外出時,或許還需要如三倍券等後續的消費刺激措施。

延伸閱讀》會員專屬/為何台灣至今沒疫苗?政府說不出口的原因

●舉債空間充足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周二(25日)接受彭博採訪時指出,這次疫情和去年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產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各部會正在整理可能的紓困和刺激措施,包括參考國外的經驗一起評估,是否雨露均沾還是設定發放門檻,都可以考量,且不排除等疫情告一段落後,再推出類似去年的三倍券措施。

針對刺激規模的拿捏,羅秉成指出,英美等國「下重手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經濟受到重創」,但台灣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目前還不必採取巨額的刺激政策。不過他也強調,一旦疫情嚴重失控,屆時該快速加大力道,必要時可再度修法提高預算額度來彈性因應。

彭博資訊的解讀是,台灣過去一年防疫得宜,加上全球產業供應鏈型態改變,成為全球少數維持正成長的經濟體,也有助政府維持良好的債務情況,能騰出空間來加碼財政擴張政策。

據國庫署統計至4月底的資料,台灣中央政府一年以上的債務約6.05兆元,占前三年的名目GDP比率約為31.8%,距法規上限的40.6%仍有充裕的空間。據彭博計算,台灣尚有大約1.67兆元台幣的舉債空間。

●貨幣政策已夠寬鬆

台灣央行去年已把政策利率降至歷史低點,喬慕恩和澳盛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者楊宇霆都認爲,這次抗疫和刺激經濟的重點不在貨幣政策。

楊宇霆直言,「降息不能控制疫情」,台灣的利率已經很低,企業已能從銀行借到大量便宜的資金。他表示,以國外的經驗來看,發放現金已是保住就業的標準做法,要比央行的貨幣政策直接有效得多。

楊宇霆表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中心,對供應鏈轉變的長期策略性投資不會受影響,疫情升溫可視為短暫而突然的因素,並非長期趨勢,只要如同去年那樣做好防疫,並施打疫苗,前景依舊看好。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政府正被迫擴大財政支持,以幫助經濟因應公司行號停業和企業可能裁員的情況。圖檔來源:歐新社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政府正被迫擴大財政支持,以幫助經濟因應公司行號停業和企業可能裁員的情況。圖檔來源: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