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各國積極自建半導體供應鏈 產業分析師:難度滿高的

2021/10/22 | By 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晶片供給吃緊下,各國也紛紛想要建構自家的半導體供應鏈,日本上周先是由台積電宣布將設日本廠,近日再傳美光(Micron)也將投入8000億日圓在日本廣島縣蓋DRAM新工廠,另外歐盟也有意在歐洲建立半導體供應鏈,對此,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各國或地區未來發展情況仍待觀察,在考量生產成本及技術門檻之後,其實自建半導體供應鏈的難度滿高的。

劉佩真表示,台灣目前已是全世界的半導體大國,而這是經過長時間的打造完成,並非短時間透過密集的資金投入就能快速建構,目前世界各國要發展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最大的困難在投資金額鉅大及未來晶片成本可能大幅高漲。

劉佩真進一步指出,目前各國若要建構半導體供應鏈,其實未來能否真的成功仍是未知數,二大重點分別高成本及高價售,第一點在於投注資金鉅大,估計每年至少要投入的資金就高達9000億美元至1.22兆元美之多,這不管哪一個國家來說,都是相當大的投資金額,而且要維持長時間投入,財務上負擔沈重。

第二個重點是,以美國為例,由於人工成本、電力、建廠等各項成本都相對較高,因此,初步估計,在投入高額成本之後,未來晶片價格至少要比現在上漲35%至60%,整個中下游產業能否接受或承受也是另一個議題。

另外,在美國、歐盟及日本規劃發展半導體計劃中,歐盟希望未來直朝向2奈米生產製程,很明顯是瞄準高階製程;而以日本來看,則是先和台積電合作22至28奈米主要是供給日本的光學及車用電子需求,因此未來各國發展半導體能否成功,也和其是鎖定自家需求的中低階製程,還是以難度最高的高階製程的選擇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