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海運業運價高高在上 通膨禍首

2022/01/19 | By 經濟日報

海運業靠運價大漲,去年賺進1,500億美元,今年預料仍將維持在高檔,可望再創獲利滿載的一年。但運價居高不下,也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歸咎通膨高漲不退的眾矢之的。

從亞洲開往美國的40呎貨櫃含附加費和保費的現貨運費,去年超過2萬美元,較幾年前足足高出九倍,目前仍保持接近1.4萬美元水準。此外,由於貨櫃運能吃緊加上塞港,海運業者和貨主議定的合約價估計將較一年前高約200%,在可預見的未來,高運價仍是常態。

貨櫃輪業者也因而大豐收,以全球第二大貨櫃輪業者馬士基(Maersk)為例,光是去年獲利即可能追平甚至超越過去年九年合計的業績。

馬士基本月股價再創新高之際,也令政界神經緊繃,因為經濟學家已警告,運價居高不下,不僅推升通膨,也不利經濟復甦。以往運費成本上揚只會造成通膨一時上漲,如今看來卻成為美國在內各地皆然的長期特徵。

堪薩斯城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學家 Nicholas Sly 研發發現 ,海運成本過去每漲15%,一年會導致核心通膨上漲0.10個百分點。他表示,海運運費目前是持續而非只是一時的考驗,「這類的震撼往往會有12到18個月的持續效果」。

為此,全球各地委託海運的業主紛紛向主管機關陳情,主張對海運業者的運費設限。英國國際貨運協會(BIFA)日前即向英國政府呼籲,要調查全球貨櫃船運市場的「扭曲市況 」。

海運業者則堅稱,高運費是疫情引發的供需失衡而出現的異常飆漲。 世界海運理事會(WSC)理事長 John Butler 指出,海運業者聯盟是為了整個體制運作更有效益。至於供需失調,是因為美國需求比平日更強,而很多干擾其實是陸上運輸造成的。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路透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