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產業/搶進新藍海 還有三瓶頸
2023/01/30 | By 經濟日報
台灣是全球資通訊及半導體大國,發展無人機產業理應不會太難,但是這些年無人機的發展,似乎都還沒有進入國內科技大咖的投資雷達上。「我覺得很可惜」,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感慨地說。
無人機產業鏈大致分為:關鍵零組件的軟硬體、系統建構與整合,以及應用與服務,以現狀看,產業化之路還有不少瓶頸。
饒達仁分析,關鍵零組件就包含動力模組及電能模組、飛控模組、通訊模組、感測模組,以及酬載應用。雖然國內具有完善的ICT產業,擁有發展相關關鍵零組件能力,但仍有幾大限制。
一個是受限於市場規模,及價格競爭,大部分關鍵零組件還是以進口為主。
二是國內缺乏大拉力電推模組,他解釋,因應大載重所需的電能模組,不能僅靠電池,要能有效延長滯空時間的複合電能模組現在仍仰賴進口,其價格都在百萬元以上。
三是系統建構大致分為定翼機、單旋翼、多旋翼機、複合定旋翼(VTOL),包含機身設計製造,酬載介面開發等,但目前台灣業者僅在小型無人機(25公斤以下)的產業鏈較為完整。
針對大型無人機,除了中科院已具有完整設計開發能力,民間業者尚缺乏完整的整機設計分析技術。
饒達仁指出,即使台灣有ICT製造優勢,但在硬體技術方面,國產化的微控制器(MCU)、電池模組、電子調速器、感測元件/系統、數圖資處理軟體,以及飛控晶片在地化,都是相對還需要加大投入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