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看見春燕!製造業生產指數本月估增逾一成 可望逐季轉好

2024/01/24 | By 經濟日報

去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年減12.8%,跌幅歷來最重。AI熱+年前備貨效應,元月估增逾一成。(本報系資料庫)
去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年減12.8%,跌幅歷來最重。AI熱+年前備貨效應,元月估增逾一成。(本報系資料庫)
經濟部昨(23)日發布去年全年工業生產指數平均86.11、製造業生產指數平均85.56,分別年減12.4%、12.8%,雙創統計以來最大跌幅。不過因AI需求熱絡、年前備貨效應,元月製造業生產估將正成長逾一成,可望逐季轉好。

經濟部發布去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90.4、製造業生產指數90.08,分別年減3.9%及年減4.1%,雙雙呈連續第19個月負成長。

去年全年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2.4%、12.8%,跌幅皆創有資料以來最大。主因終端需求疲弱、廠商投資動能保守所致。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廠商在去年一整年庫存消化後,今年全球貿易量明顯成長,只要地緣政治風險未再升高,未再演變為新一波物價上漲或供應鏈中斷危機,今年元月製造業生產將會轉為正成長,並且「逐季轉好」。

他分析,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持續推展,加上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有助提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

去年農曆年落在元月,使基期較低,預期今年元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有望成長9.6%至14.7%,暫時終結連19黑;受春節連假因素干擾,2月製造業生產將再度轉成負成長,之後就能穩定呈成長態勢。

經濟部統計,去年積體電路生產年減17.1%,為2002年以來最大跌幅。黃偉傑表示,積體電路度過這一年衰退期後,隨AI應用及終端需求回溫,今年生產也會逐季轉好。此外,伺服器、IC設計及行動裝置鏡頭仍持續增產。

經濟部表示,受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動能疲弱,供應鏈庫存持續調整影響,12月電子零組件業年減4.3%,惟IC設計因新品推出及上年同月比較基數較低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亦年減1.8%,惟伺服器、行動裝置鏡頭等續呈增產,抵銷部分減幅。

為何製造業生產率先外銷訂單轉為正成長?製造業生產展望為何較接單樂觀?黃偉傑分析,因為工業生產主要含國內需求、以及外銷訂單國內生產再出口部分,其中AI需求熱絡,美中科技戰下,涉及資安相關、伺服器、網通等產品移回台灣生產,維持製造業生產動能。

相較之下,外銷訂單接單後,有逾半是海外生產,海外生產部分又受全球需求疲弱影響甚鉅且又涉及三角貿易,致外銷訂單表現不如預期,更與製造業生產、出口等指標出現悖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