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與自動化展活動聚焦 AI驅動製造
2024/08/26 | By 經濟日報生成式AI已在智慧製造發展中成為關鍵技術,透過強大的學習能力,可精確進行參數運算,提供產線更有效率的決策調動,為智慧製造帶來無限可能。智動協會於TAIROS 及 Automation Taipei展舉辦系列活動,從不同面向探討AI在製造領域趨勢,21日「AI 智造國際論壇」、22日「臺德智慧機械論壇」、23日「Gen AI 智慧製造交流研討會」辦理系列論壇。重量講者包含工研院、西門子、三菱電機、UL國際安全認證、波蘭AIUT、所羅門、達明機器人、台達電子、群聯電子、庫卡、創浦、Botfellows等。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開場提到勞動市場將在十年內378萬人退休,但新增人口僅有181萬,即將產生200萬勞動缺口,在沒有勞力成本優勢下,產業應加速運用生成式AI,開發機械領域專業軟體與優化設計。吳志平副處長也提到,GAI導入精密機械零組件開發,可縮短開發時間30%到50%,降低50%人力成本,航空業包含NASA已經有成功案例。台灣目前僅16%企業導入GAI,行政院台灣AI行動計畫2.0、國科會晶創台灣方案,將加速推動產業應用AI。
「簡易操作」是協助製造業轉型工具的重要指標,陳政隆董事長表示,所羅門不僅提供機器視覺應用,更提供完整AI視覺應用開發平台,降低中小企業蒐集巨量資料的難度,只要利用少量樣本即可訓練出高辨識率的AI,現場秀出20多種產業應用,令人驚豔。
達明黃識忠營運長則與會專家看法一致,AI Cobot同樣利用「簡單」、「易操作」特性,從全球機械手臂競爭者中脫引而出,今年重量新品TM30S,最高達35公斤的負載能力,標配AI視覺系統,具備工件瑕疵檢測及來料定位功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另外達明也在臺德論壇中簽下與德國新創公司Botfellows「智慧協作型機器人系統整合技術合作與市場拓展」的合作備忘錄,結合Botfellows即時工廠虛實整合監控軟體,打造完整的工業機器人平台,大幅提升人機協作的安全性。產發署楊志清署長線上見證MOU簽署儀式,致詞時提到:臺德雙方在產業領域亦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貿易方面2023年臺德貿易總值達220億美元,台德互為經貿技術最佳盟友!
群聯電子開發「地端」大型語言的解決方案自行訓練生成式AI,讓企業可以用較低的成本買斷使用生成式AI,實現黃仁勳所說的 You own your data, You own your AI,達到真正安心、自主、可控、安全。演講最後的5分鐘,潘健成執行長立刻秀出AI生成的演講摘要,令人拍案叫絕!
因應產業智慧及數位化轉型,三菱電機首席顧問Yuji Ichioka於論壇中提到透過MELSOFT MaiLab利用 AI 技術自動分析大量數據,減少人工作業時間並提升精準度。輕鬆找出製造過程中的瓶頸,即時提供改進建議。Siemens潭世斌協理提到開放生態系統透過標準化基礎架構,使硬體、軟體和服務無縫整合。波蘭AIUT 總經理 Marek Gabrys 透過監控流程績效、預測性的AMR分配、訂單排序、計算機視覺分析及自動緩衝區管理,全面性的提升生產效率。TRUMPF台灣總經理Patrick Kemnitz分享,高功率固態雷射技術處理複雜幾何形狀、異材質焊接中的卓越技術,及利用AI技術進行預測性維護,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停機時間,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
供應鏈減碳需求強烈,降低耗能成為產品價格競爭力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台灣庫卡(KUKA)業務總監蔡姿蓉提到透過機構輕量化、控制箱能耗改善等優化,能替客戶節省高達60 %的能源。台達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立業提到,「虛擬機台開發平台 DIATwin」協助設備製造商在產品開發階段透過軟體建構虛擬設備,預先在虛擬環境優化設備參數,規劃最適製程,有效提升半導體、店商、精密機械產業倉儲物流及高效節能解決方案。
另外,風險評估是另一個AI重要的議題,UL技術長Mr. Jason Smith提出AI世代下的機器人,應注意的標準包括ISO/IEC 23894、AI Act、NIST AI等...,AI功能直接影響到防護危險或確保安全功能的運行,則需執行風險評估。
今年三場論壇共計吸引超過600人入場,場場爆滿,重量講者帶來精彩應用,明年度機器人與自動化展請繼續關注TAIROA系列論壇,我們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