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美暗示上調半導體關稅 國安調查結果兩周內公布 台廠恐首當其衝

2025/07/29 | By 經濟日報

川普政府對半導體進口的國安調查進入倒數,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表示,相關結果將在兩周內公布。川普也警告,新的高額關稅即將上路。此舉將衝擊全球供應鏈,台灣供應商備受美國晶片市場仰賴,但恐怕更是首當其衝。

歐美27日達成貿易框架協議後,盧特尼克告訴記者,川普政府將在兩周內公布半導體進口的國安調查結果;川普也說,半導體輸美可能面臨更高的關稅。

盧特尼克表示,這項針對半導體的調查,是歐盟願意與美國談判更廣泛貿易協議的主因之一,以「一次談妥所有事」。

川普說,多家企業已規劃在美國投資設廠,以避免即將實施的新關稅,其中也包括來自台灣和其他地區的廠商。他並語帶玄機地表示,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以更周全的方式」,化解晶片關稅爭議。

美國高度依賴來自台灣的晶片,台灣近年也因此成為華府重點關注對象,美國前總統拜登任內曾試圖扭轉此情況,他的手法是以晶片法案提供數十億美元補助,吸引台積電等大廠赴美設廠。川普打算用的是關稅措施,如果落實,不僅將影響台商投資布局,更將進一步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生態。

川普2月曾揚言,將對進口晶片課徵25%的關稅,4月時則宣布,將依「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啟動對外國藥品與半導體進口依存度的國安風險評估,調查結果可能成為課徵新關稅的法源基礎,台灣等半導體高度發展國家無不繃緊神經。

這項調查涉及範圍廣泛,例如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美國商務部著眼於「提高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的可行性」,以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還有為了保護國安,是否「有必要」實施關稅等額外貿易措施。

此外,盧特尼克27日告訴福斯電視網(Fox)節目,對於8月1日向貿易夥伴開徵對等關稅,美國的立場堅定,不會再延期。但他重申,對等關稅開徵後,川普仍願意繼續進行商討。

川普政府目前也援引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銅與木材進口展開獨立調查。川普首次任期內的類似調查,已成為他重返白宮後,對鋼鋁製品及汽車業恢復25%關稅的依據。

川普喊出25%的晶片關稅後,要求「關稅刀下留人」的呼聲不斷,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5月公布,依其模型估算,25%的晶片關稅上路第一年將使美國經濟成長下滑0.18%,持續徵十年累積GDP損失達1.4兆美元。

此外,半導體成本將增加25%,車價可能會直接上漲最多達1,000美元。ITIF推估經濟萎縮所損失的稅收,大於關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