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曁自動化工業大展閉幕圓滿成功 觀展人數創下30萬人次
2025/08/27 | By 經濟日報機器人曁自動化工業大展閉幕圓滿成功 觀展人數創下30萬人次機器人年度盛事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及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Automation Taipei)於23日閉幕,展期四天創下30萬人次湧入觀展,包含馬來西亞食品廠聯合會、泰國代工協會、泰國台商總會、越南自動化公會、土耳其、香港、澳洲、日本等專業採購來台觀展,明年展覽將於8月19日開展,報名已超過9成展商預約參展,將超越今年規模。
本屆展覽以「GAI智造新局 跨域創新服務」為主軸,引發各界關注,展期行政院長卓榮泰及各部會政要與展商熱情互動。
卓榮泰表示,「AI新十大建設」三大關鍵技術之一的機器人是發展重點,明年度預算投入930億元加200億元「韌性特別條例」支持產業升級,加速技術落地,確保機器人產業穩健發展,打造下一座台灣的護國神山。
主辦方智動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表示,AI改變製造業的產業鏈及營運模式,這次展會可看到台灣本土企業所研發的AI應用逐步落地。
智動協會更在今年發布2025年《智慧製造–GAI創造產業新局》及《智慧服務–AI驅動服務型機器人跨域創新》兩本產業白皮書,聚焦AI機器人趨勢與政策建議,協助產業強化競爭力。
絲國一強調,協會將傾注全力推動2030年台灣AI機器人產值要突破新台幣兆元的目標!成為台灣下一波的競爭優勢及經濟成長動能。
此次展場亮點,眾多產業巨頭齊聚一堂,從核心零組件到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的創新應用。焦點涵蓋協作型機器人、智慧控制系統、能源管理與備受矚目的人形機器人,全面體現AI如何重塑製造業的生產力、效率與永續發展。
機器人協作與靈活應用成主流,今年展會集結全球頂尖機器人製造商上銀、達明機器人、發那科、KUKA、ABB、Epson、Denso、安川、川崎重工及台灣那智不二越,共同呈現多軸協調控制、AI視覺辨識、動態避障與遠端監控等關鍵技術。這些技術讓機器人能高度靈活地適應複雜的製造環境,並與人類更緊密地協作。
其中,PMC和工研院分別展出的工業協作型雙臂機器人與輪式人形雙臂機器人,更是具體呈現下一代製造自動化的多元應用場景。
AI控制器與工業電腦:研華、寶元數控、新漢、新代、四零四科技等領導品牌,專注於AI與邊緣運算的整合應用,提供高效能的機台監控、預測性維護與自動化加工參數優化。透過即時資料分析與智慧控制,這些解決方案為智慧工廠提供了精準、可預測的營運能力,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良率。台達電子、廣運機械、西門子、羅昇、均豪等公司,則深化AI系統整合,利用高效資料蒐集與動態排程技術,實現產線優化與預防性維護,確保製造流程的即時監控。
能源管理AI助攻永續製造,士林電機與東元電機結合AI技術,推出創新的能源監控與儲能系統。這些解決方案不僅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更整合綠能技術,協助製造業緊密扣合全球永續發展趨勢,推動綠色轉型,為企業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本屆展覽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非人形機器人莫屬。所羅門成為全台首家導入NVIDIA Jetson Thor的企業,賦予人形機器人語意操作能力,加速應用落地。達明機器人則全球首發其人形機器人TM Xplore I,搭載NVIDIA® Jetson™ Orin平台與自主研發的AI視覺技術,展現AI驅動下的強大新實力。
此外,川崎與富士康攜手推出的Nurabot鎖定醫療照護市場,而上銀則聚焦於人形機器人的高精度驅動與傳動系統等關鍵零組件,共同為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新漢集團專注機器人「大小腦+安全腦+關節模組」套件銷售,子公司創博明年拚人形機器人控制器量產。上銀聚焦人形機器人的關鍵組件,涵蓋高精度驅動與傳動系統,為機器人的靈活度與穩定性提供核心支撐。
此外智動協會於展期間規劃數十場「AI機器人趨勢全解讀」論壇與專題活動,超過800位專家齊聚,議題涵蓋AI機器人技術突破、國際安全規範、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多足機器人研發、ROS開源社群以及AI製造應用成果。與會廠商包含NVIDIA、Intel、Infineon、FANUC、Kawasaki、Rockwell Automation、ANYbotics、正崴及達明機器人等國內外重量級企業,展現跨國產業鏈最新動態。
今年度產學合作專區邀集16所大專院校、38項研究主題與18組實體展示,涵蓋AI、智慧製造、機器視覺、機器人應用等多元領域,並現場為廠商解決技術問題,促成多項合作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