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ENS
推薦
立即註冊
去年出口神龍擺尾,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12月出口435.9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年增9.2%優於預期,寫連14紅,主要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AI等新興商機、旺季效應、春節提前拉貨、川普上任前急單等五大利多。 去年全年出口達4,750.7億美元、年增9.9%,規模寫歷年次高,僅次於2022年的4,794.2億美元;全年進口3,944.7億美元,也是歷年次高,年增12.2%。總出超806.1億美元。 展望未來,財政部統...
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13.7億美元,對美出超648.8億美元,出口值、出超規模雙創新高,推升對美出口占比上升至23.4%,也寫下24年新高。 反觀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外銷,去年全年出口規模1,506.2億美元,出超700億美元,對陸港出口占比降至31.7%,為23年新低,對美、陸港兩大市場出口明顯消長,兩者出超差距縮至32年最小。 財政部表示,去年出口市場表現呈「強弱反差」,對美國、東協兩市場全年出...
CNN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正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以實施他的大範圍關稅政策。 報導指出,宣布經濟緊急狀態將使川普可以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來制定新的關稅計畫;該法允許總統在國家危難之時管制進口。 知情人士表示,川普對該法青睞有加,因其賦予總統在關稅實施方面普遍的管轄權,且未嚴格要求確實要以國家安全為依據,證明關稅的必要性。知情人士說,川普尚未對是否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做出最終決定。...
財政部9日將公布2024年12月與全年出口統計。全球經濟平穩成長,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商機持續發酵,再加上傳統外銷旺季加持,財政部預估,12月出口將會維持400億美元水準,金額將會落在417億至429億美元之間,年增4.5%至7.5%,全年出口也將來到9.4%至9.7%。 財政部上月公布11月出口410.9億美元,已連四個月站上400億美元水準,不僅優於預期、更是連13個月正成長。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認為,12月可...
國科會公布最新的「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報告,2023年全國科研經費創下新高,為新台幣9,373億元;但年成長率只有4.4%,成長動能已經趨緩,占GDP比重也僅提升0.02%,達3.98%。除非研發效能提高,否則創新能力的提升可能受限,值得各方重視。 我國研發的投入主力是企業界,近年投入科研資源都占全國研發經費比率八成以上;而企業研發又以500人以上的大企業為主,2023年這類大企業研發費用占了全台企業研發的81.7%,是研發投...
碳有價時代到來,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坦言,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成本一大衝擊,也是未來低碳市場入門票的考驗,惟有減碳才能獲得價格的優勢,低碳創新才能確保價值。 黃正忠表示,碳費不是完美的終點,而是一個好做的起點。起徵點價格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制度上路,且不會有回頭路,減碳要付的費用只會愈來愈高。 企業該怎麼辦?黃正忠指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應先降低碳費增加成本,包含能源管理,關掉不必要的燈,或是...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將迎史上第二旺的元月行情,全球四大航線目前運價較去年首季高出最少三成以上。隨美東碼頭罷工壓力爆表,全球貨量開始向美西大遷移,元月運價將再漲一波,且漲幅還在持續擴大中。 目前的運價基期都高於去年同期水準,隨著2025年元月的運價已再度喊漲,加上不少航商已開始調整航線往美西,若美東再度罷工,預計缺櫃、塞港的情況不僅會重演,且可能擴大。 法人推估,長榮、陽明及萬海2025年首季營運可期,有望維持2...
環境部推動環評改革,今年展開「總體檢」。據了解,環評作業準則中擬納入氣候變遷、社會影響、原住民三大新興議題;針對氣候變遷議題,除建議應提升相關氣候調適計畫,也正討論擴大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涵蓋範疇、以及在環評時納入更完整的碳盤查。 為讓環評兼顧實務運作及回應各界期待,環境部委託環境法律人協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總體檢專案計畫」,第一步先以問卷方式蒐集各界意見,作為未來環評修法參考。 據了解,環評總體檢將分為三大階段,首先...
國發會昨(27)日發布11月景氣燈號,續亮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較10月增加2分,回升至34分。 景氣燈號好於預期,國發會分析,主要是受惠AI應用需求仍殷,加上年底外銷旺季,以及傳統產業市況略有改善,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量指數都明顯變好。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邱秋瑩指出,雖然「同時指標」連續19個月上升,顯示國內景氣維持成長態勢;不過,「領先指標」連續四個月下滑,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景氣穩中...
環境部長彭啟明接受本報專訪,強調希望碳費愈早上路愈好,對於費率,「希望一開始不要給企業太大壓力。」未來費率會「斜率向上」,意即2030年前將分階段調高費率。 彭啟明表示,他最想傳達給企業的訊息是:「不要碳焦慮!」減碳是一個轉型的機會,世界各國皆然,氣候變遷只有走一條新的路才能達到淨零,用舊的方法永遠達不到淨零,「只有彎道超車才能達到淨零。」 彭啟明表示,碳定價有很多方式,碳費只是其中一環,外界關心何時上路,「縱使(費率...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23)日發布「2024下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製造業廠商最關注的三大議題,首為「美國川普總統貿易政策」,其次為美國經濟走勢,以及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關注比率分別有68%、62.3%與51%。 調查發現,有近六成製造業表示,已評估、規劃或導入AI相關技術,近三成已參與或準備參與AI供應鏈。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預估明年將會是一個機會和轉機同時並存的一年,多數廠商也覺得明年可能會比今年...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花旗(台灣)銀行27日共同舉辦「變動下的契機 – 中東歐貿易供應鏈布局戰略」研討會,勤業眾信觀察,高科技產業已逐漸帶動鄰近的捷克等中東歐地區增強供應鏈韌性,並以其優越的地利位置、發達的製造業基礎和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吸引全球投資與目光。 近年中東歐透過如減稅、補貼和環保政策等誘因招商引資,刺激半導體、光電業、智慧製造、電動車等產業前往布局;尤其,波蘭作為歐盟第一大電動車電池和電動公車生產國,以及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