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路透:對陸電動車、電池、零組件增稅 拜登綠能政策恐遭反噬

2024/05/15 | By 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大陸半導體、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加徵高額關稅。 (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大陸半導體、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加徵高額關稅。 (美聯社)
拜登政府宣布要將「中國製」電動車的關稅從目前的25%一舉提高至100%,並要對陸製電池與部分電動車零組件徵收25%關稅,此舉短期內或許能保護美國車廠,但恐會傷害美國電動車的普及步伐,不利拜登當局的綠能政策。

路透報導,美國11月總統大選在即,拜登和川普比強硬。兩人都認為,搖擺州如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賓州等民眾,仰賴製造業工作,反中貿易政策將能吸引這些選民。

但業界主管和分析師說,美中的綠能貿易戰,可能會推升電動車和電池等硬體成本,使電動車整體價格居高不下。據美國運輸部數據,有些打著美國品牌的電動車,如福特的野馬Mach-E與特斯拉的Model 3,車內零組件有30%~51%來自中國大陸。

比亞迪的美洲營運主管李珂說,大陸供應鏈在電池、採礦、及所有的技術整合,都領先業界,為何不允許美國業者自行選擇最佳供應商?

至於強化關稅保護,長期來說是否有助美國車廠、或有利消費者,專家意見不一。汽車顧問鄧恩說:「關稅替我們爭取到寶貴時間,美國在電動車和電池供應鏈方面,落後中國大陸五到七年。大陸在1990、2000年代保護自家車企,美國政治領袖也能理直氣壯說,我們只是有樣學樣。」

但支持電動車加速普及的人士警告,少了大陸電動車的壓力,將有反效果。底特律車廠無須與陸企競爭,可能會重蹈1970與1980年代覆轍。當時美方限制日本汽車進口,讓本土車廠暫時免於和低價的日本汽車競爭。但日本車廠隨後轉往美國生產,迫使通用汽車、福特、前身為克萊斯勒的Stellantis,在1990年代裁員數千人,並展開痛苦的改革。

比亞迪最近宣布擬在墨西哥生產電動皮卡,將此一「威脅」化為現實。墨國生產的電動車,若使用夠多的北美生產零組件,將可免稅進入美國市場。

環保團體生物多樣性中心的貝克說:「要是通用、福特、Stellantis,無須與外國電動車業者競爭,他們不會生產電動車;市場將流向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