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對等關稅衝擊綠能供應鏈

2025/04/18 | By 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上任後即宣示退出巴黎協定,近期對等關稅政策也使主要經濟體面臨供應鏈與能源政策壓力。環境部表示,預期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清潔技術產品進口成本將上升,而美、中對峙也可能影響全球能源轉型進度。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邀請環境部、經濟部、外交部等就「因應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對等關稅,對國內產業淨零轉型造成衝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環境部指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及提出對等關稅政策,使主要經濟體面臨供應鏈與能源政策的壓力,對全球貿易與氣候治理可能產生連鎖影響,預期將使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清潔技術產品進口成本上升。國際油價受美國主導及經濟衰退預期而下跌,天然氣與石油將相對便宜,降低國際社會能源轉型誘因。

環境部提出我國淨零因應對策,包含協助產業朝向綠色低碳供應鏈發展、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以及擴大綠領人才培訓,並提供綠色成長基金投資,發展我國淨零創新技術。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二○五○淨零目標入法,台灣的淨零轉型方向不會改變。

國民黨立委涂權吉指出,對等關稅政策勢必影響台灣的淨零減碳進度,建議碳費收入是可用於協助產業的綠色轉型,也對達成國家二○三二和二○三五年的減碳目標有所助益。彭啓明予以認同,後續會納入相關考量。

另談到碳費部分,彭啓明指出,我國參考國際碳定價制度及歐盟CBAM推動的經驗,去年發布的碳費收費辦法,其中已經考量產業外移至碳定價制度較為寬鬆的國家,或者未受碳定價管制區域所衍生的碳洩漏問題,於碳費收費辦法中設計過渡配套機制,先以排放量調整維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工商團體認為,對業者來說,現在仍是一動不如一靜,目前美國的關稅政策充滿太多不確定性,萬一白做工,對企業來說很有可能就是傷筋動骨的後果;至於碳費徵收,還是希望不要比競爭對手國高,才能維持產業的競爭力。 ( 聯合報/ 記者 李柏澔、林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