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中國經濟復甦能否持續 市場不樂觀

2017/05/03 | By

文/莊士億編譯(來源:彭博商業週刊)

中國第一季GDP在當地生產者物價指數成長下,年增6.9%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國第一季GDP在當地生產者物價指數成長下,年增6.9%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隨著工業生產與生產者物價持續回溫,中國第一季GDP年增率來到6.9%,表現優於預期;然而,市場人士對這股成長態勢在當地通膨放緩之下,未來能否延續則普遍不樂觀。

受惠於生產者物價上升與政府支出擴大,中國過去的工業心臟地帶逐漸走出經濟衰退陰霾,於今年第一季繳出不俗的成績。例如代表東北重工業發展的遼寧省,其GDP年增2.4%,去年同期亦有2.5%的表現;礦業重鎮山西省前幾年受到生產者物價滑落與產能過剩的影響,經濟持續低迷一段時間,但今年第一季GDP卻大幅增長了6.1%,甚至比2016年同期的4.5%還高。

儘管帳面數字亮眼,但部份市場人士卻認為實際狀況仍充滿隱憂,主要是因為雖然當地工業生產價格於去年底開始回溫,卻未能顯著拉抬各工業重鎮於今年第一季的GDP表現,部份地區的年增長率甚至較去年同期低。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著眼於今年即將進行的中共領導層權力交接,已指示當局確保近期金融穩定為目標,這一決定將削弱當地投資力道。另一間接證據就是官方於最近公佈的四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 Index, PMI),從上個月的51.8(近五年新高)減少至51.2;服務業PMI亦從55.1跌至近六個月新低的54。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有不少專家對這股已延續兩季、由工業生產所帶動的經濟增長能否延續,開始抱持懷疑的態度。

中國部份主要地區的GDP成長已有放緩徵像。例如重慶與貴州,去年GDP增長率皆超過10%,是全國31個省級單位裡表現最優異的地區,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都呈現微幅下滑,分別來到10.5%及10.2%。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剛性泡沫」一書作者朱寧博士就提到,中國現在仍仰賴傳統經濟(Old Economy)而非新經濟模式(New Economy),而近期工業生產的復甦,將助長更多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所不樂見的槓桿操作和金融風險。

以中國整體工業企業利潤來看,今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激增28.3%,尤以鋼鐵、煤礦及重型機械製造業者為眾;國營企業利潤亦成長70.5%。持續成長的利潤將讓這些企業得以更輕易地向政府銀行融資。例如遼寧省公立銀行的整體存貨貸款在三月底為止已較今年初增加了6.2%,成長幅度甚至比當地第一季GDP還多了二倍以上。

BMI Research駐新加坡資深分析師Chua Han Teng也警告,中國各省份針對當地企業所提供財政支持,確實帶動了這一波工業與經濟成長;但這股復甦不大可能延續太久,因為中共領導層對金融穩定的態度將帶給這些省份龐大的政治壓力,迫使重新檢視現行以負債支撐的刺激措施並改革。

不少台灣汽配業者在中國佈局許久,是引領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圖/中經社提供)。
不少台灣汽配業者在中國佈局許久,是引領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圖/中經社提供)。

至於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省份當中,廣東與浙江的第一季GDP年增率亦相較去年同期放緩,當地經濟為出口導向,有眾多台商設廠經營,在浙江尤以車輛零配件業者為主。在中國當局產經政策意向的改變下,加上美國車市萎縮,未來對這些台商的影響為何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