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美智庫:中國電動汽車銷售量是美國三倍

2018/02/23 | By CENS

聯合報 記者林庭瑤╱即時報導

電動汽車是「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產業政策的一部分。北京希望截止2025年在10個高科技產業擁有跨國大型企業,電動汽車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副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電動汽車都是無法盈利的。所以這是一個政府支持才能發展的產業。」

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北京在2009年開始進行了兩輪推廣電動車技術的政策導向。第一輪從2009年到2014年的五年期間,主要為電動車研發提供資金和為生產商提供補貼。全球評級機構惠譽(Fitch)的數字顯示,中國電動汽車平均補貼水準僅次於挪威,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

第二輪政策導向從2015年到2017年,除了繼續進行第一輪中的所有刺激政策,還包括要求外國企業與中國公司進行合資,硬性要求汽車生產商每年至少生產5%至10%的電動汽車,以及在全國修建電動汽車充電樁。

根據CSIS的統計,從2009年到2017年,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達到3237億人民幣,占本國新能源汽車總體銷量金額的35%。

另外兩個原因更加貼近民生,一是電動汽車能夠部分解決中國大陸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二是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市場,降低對原油的依賴符合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

擁有龐大中產階級的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2014年開始中國電動汽車的銷售量猛增,到了2017年,中國家用電動汽車的銷售量占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的50%,達到62萬輛,是美國同年銷售量的三倍多。

巴菲特投資的大陸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是全球電動家用汽車和公共汽車的領先企業。其北美地區政府事物主管汗(Zachary Kahn)說,在深圳一個城市比亞迪就有1.6萬輛電動公共汽車,「這比紐約、新澤西、洛杉磯、芝加哥和多倫多交通樞紐所有公共汽車加起來的數量還要多,這顯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巨大。」

敏感的汽車生產商早就嗅到市場氣味。大眾(福斯)汽車在2017年底宣布在2020年到2025年之間向中國推出25款新的電動汽車,而福特計畫在2025年前將電動汽車70%的生產線移到中國。

雖然有來自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支持,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是面臨挑戰。中共官方宣布從2020年開始逐步取消對電動汽車的慷慨補貼,迫使汽車製造商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設法盈利,而電動車目前的發動機技術使得生產商無法盈利,必須依靠政府補貼才能使得企業有動力進行生產和研發。

另一個可能的挑戰是產業政策傾向可能帶來的產能過剩。一個例子是中國的太陽能板生產,由於產業政策導向致使太陽能板產能過剩,而對全球太陽能板行業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