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華豐大改造 企盼重回成長軌道

2018/12/07 | By CENS

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報系資料照
報系資料照
國內老字號輪胎廠華豐橡膠經營團隊全面換血,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接手經營後,馬不停蹄推動人事與組織再造,同時調整集團營運策略,他對華豐營運展望深具信心,期許明年將重回成長與獲利軌道。

華豐由於股權高度分散,去年大股東間傳出財務糾紛,引發銀行團高度疑慮,讓原本通過的16.5億元聯貸案停擺,公司經營陷入困境。

今年1月,大台中數位有線電視總經理廖陳宣有接替蘇明芬、擔任華豐新董事長,但隨後又因個人因素請辭;董事會4月選出原華豐副董事長沈國榮出任董座,盼借重他優異的經營能力,讓華豐改頭換面。

華豐董事會隨後於8月間,通過由董事長特助王嶠奇接任總經理。沈國榮期許王嶠奇接任總座後,可強化公司的執行力及管理能力。

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彰化大村的華豐,今年創立屆滿73年,堪稱國內最老牌的輪胎廠。回顧台灣輪胎史,華豐可說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光復前後,中部地區興起一股創業潮,原本是老師的楊金豹(建大工業創辦人)在辭去教職後,與張湖、顏克忠等幾位好友,集資於彰化員林創立了華豐橡膠工廠,開啟台灣輪胎產業的第一頁。

華豐橡膠工廠初期以生產自行車內胎為主;到了1959年改組成立華豐工業公司,推選張湖為首任董事長,楊金豹擔任總經理。隨著公司營運步上軌道,1962年楊金豹退出股東自立門戶,另行創立建大橡膠。

1970年,華豐正式更名為華豐橡膠工業,四年後由員林遷移至大村,開始生產工業用、農業用及輕型卡車用內外胎,並取得美國運輸部DOT認證合格。

對華豐轉型升級影響最大的,是1979年與日本住友工業株式會社展開技術合作,大幅提升生產技術與產品品質;到了1987年,獲政府核准成立華豐橡膠(泰國)公司,啟動海外設廠投資。2000年增設輪圈廠,同時股票掛牌上市。

華豐去年因認列大陸廠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資產減損8.09億元,華豐泰國被經銷商倒帳1.7億元泰銖,加上本業因匯率及原物料波動影響,合併淨損達9.76億元,每股虧損2.94元。

今年,華豐展開全面性組織調整與人事變革,處於變革陣痛期的華豐,前三季稅後淨損2.59億元,每股稅後虧損0.78元,營運體質已獲明顯改善。

沈國榮強調,華豐是台灣最老牌的輪胎廠,擁有豐富的製胎與研發能量,只要透過換血再注入新血,將可浴火重生、再現風華。而隨著營運體質調整、新產能陸續開出,三年後集團合併營收可望挑戰百億大關。

新聞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