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斷鏈衝擊擴大
2020/02/25 | By CENS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造成中國大陸工廠停工、並引發全球供應鏈中斷,不僅在全世界掀起連鎖反應,打擊的時間點更適逢全球庫存降至七年低點的脆弱時刻,這也讓製造業所受的斷鏈衝擊更為擴大。
金融時報報導,從現代與日產等汽車製造商,到營建與農業機具製造商JCB等業者,都被迫關閉中國大陸境外的工廠運作或減產,蘋果則警告,iPhone供應將受到大陸境內工廠的延長停工衝擊。
豪華汽車品牌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甚至用行李箱從中國大陸空運汽車零件,以維持產線運作。
根據百達資產管理分析採購經理人的產出指數,這些供應混亂事件發生之際,正值全球製造業庫存水準已驟降至2012年來最低。
在疫情開始造成供應鏈中斷之前,30個主要國家經國內生產毛額(GDP)加權後的整體製造業庫存指標三個月移動均值,1月就已降至46.9。數值低於50代表庫存水準下降。
此數據也處於2012年底以來最低水準,代表製造商和終端供應商在這個時刻特別易「斷鏈」衝擊,加劇中國大陸在農曆春節假期後延後恢復供應的衝擊力道。
這次庫存短缺也剛好發生在最終需求正從低迷水準回升,也就是30個經濟體的新訂單對庫存比已從去年10月的景氣低點急遽回升之際。這代表可取得的庫存通常將比一般時期更快耗盡。
數據顯示,全球轉向即時(Just-in-Time)生產模式含有弱點,這種模式雖能限縮挪用在零件與儲存設備的資金量,卻讓企業暴露在外部斷供的風險中。香港的製造業庫存水準尤其低,指數僅42.5,而瑞典的情況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