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還沒造出一台車 鴻海為何要接拜騰這個「燙手山芋」?

2021/01/08 | By 經濟日報

鴻海加快推動布局電動車進度,在新年期間一刻也不停歇。

2021年開工第一天,早上九點,擁擠的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鴻海的內湖大樓中,許久未在媒體前面露面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身穿筆挺的藍色西裝、手中拿著致詞的講稿,將眼鏡拿下,收在西裝褲的口袋中。戴著口罩的郭台銘神色自若,步履輕鬆的走上會場。這天是「鴻海研究院」的揭牌典禮。

在郭台銘說出,在劉揚偉董事長接任鴻海後,鴻海不只是專於製造、希望集團轉型升級,成為「下一個組裝業」、實現新科技應用「不一定要趕上台積電,但希望能看到台積電的方向盤」的經典語錄後,與此同時,遠在中國大陸南京,鴻海也藉由視訊,與拜騰汽車(BYTON)、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力加速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製造工作,力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量產。

拜騰在大陸被網民稱是「燒光84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360億元)也造不出一台量產車」的公司。鴻海為何要出手救這個「燙手山芋」呢?

拜騰是南京知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FMC)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成立於2017年9月,總部在南京。

這家公司2020年12月31日發布「中國區停工停產延期通知書」內部郵件,表示在經歷6個月停工停產後,中國區(不含香港)所有公司目前仍不具備復工復產的條件,經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將延長停工停產期6個月。媒體報導,有知情人士稱「融資沒到位」是導致拜騰停工停產的主要原因,被陸媒形容是「落魄」的拜騰。

拜騰的首款概念車型M-Byte發表多年以來,一直未能正式投產,在鴻海協助下終於有一線生機。市場也傳出,其實不只是拜騰,鴻海同時也在與其他中國大陸電動車製造商磋商相關合作事宜。

業內人士表示,對鴻海集團來說,從近期在電動車領域的投入觀察,第一,鴻海可以藉由平台、電池成為汽車產業的一線零組件供應商。第二,鴻海未來可望躍升成為汽車產業的代工廠。若觀察蘋果近期的動作,其實蠻有可能在Apple car量產之前,鴻海藉由與拜騰等新勢力合作,累積豐富的代工經驗。

劉揚偉表示,ICT產業進入電動車領域有兩大優勢,一是擁有垂直整合供應鏈,二是過去30年積累的工程人力和能力,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不懂車。因此,鴻海集團先後與裕隆、拜騰汽車等兩岸車廠合作,就是要搞懂如何製造汽車。

尤其電動車已經是不可擋的趨勢,也是提升鴻海未來獲利的關鍵技術,因為iPhone的發展已經進入平原期,在這樣的浪潮之下,鴻海轉型升級勢必要儘早投入電動車發展,而且還要廣結善緣,擴大出海口,這也是為何鴻海要與各大車廠結盟。

當然,發展電動車有很大的商機,但也必須承擔失敗的風險。因此,鴻海與裕隆攜手,合資成立鴻華先進,可以接手裕隆在造車產業的經驗、人才與技術,縮短造車的學習曲線,快速推出電動車問世。若是鴻華先進發展不如預期,因為是合資公司,對鴻海本身的衝擊可以降到最低。可以說,鴻海已經設立好防火牆。

現在鴻海又多了一個拜騰電動車平台,這更簡單,因為鴻海只提供拜騰工廠管理的經驗,協助拜騰汽車儘早量產電動車,並沒有投資,雙方目前僅限於業務合作。

若是拜騰汽車做得起來,可以擴大鴻海的電動車出海口,若是做不起來,雙方只有在業務合作,鴻海目前也沒有注資拜騰,風險大幅降低,若拜騰未來發展起來,屆時再注資也不遲,進可攻,退可守。

對鴻海集團來說,有兩隻腳來發展電動車,當然會走的比較穩固,而且可以學到造車的經驗。同時,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未來也可能成為最大電動車市場,若是能在大陸電動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對未來布局全球,將有直接幫助。

圖檔來源:歐新社
圖檔來源: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