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產業追蹤/研發自駕車技術 攻接駁配送

2021/05/03 | By 經濟日報

全球自動駕駛近年有技術突破性的發展,截至去年底已有74案上路,從傳統車廠、科技巨擘到新創公司皆積極發展自駕系統與服務。美國知名車廠通用汽車(GM) 旗下的自駕車子公司Cruise今年3月宣布,已買下專門開發自駕計程車及服務的Voyage。

經濟部技術處為讓台灣在自動駕駛趨勢中保有領先地位,也與法人、企業、學界在過去幾年投入資源於自駕技術的研發,不僅串聯自駕產業供應鏈,更在今年將自駕電動巴士接駁應用落地,開放汽機車混合車流之道路測試,期望建立台灣自駕典範。

觀察近年全球發展自駕技術,具有感知、決策及控制等功能之智慧載具,透過遙控、自動導引或自動駕駛驅動,比起傳統的載具,不受人體的限制,可以不耗損人力且長時間進行任務。因此台灣也積極打造無人載具技術,以產業應用如接駁服務、物流配送等項目發展為主,希望解決人力(駕駛)短缺、強化運輸安全、增加能源效率、降低擁有權與增加使用權、新型態共乘共享運輸模式、加速跨域科技創新等。

自駕技術包含三個層面—感知、決策和控制。感知技術藉由感測資訊算得周圍50至100公尺內所有影響駕駛行為的物體類別、與己車的相對距離和相對速度,以及其未來幾秒的可能軌跡;決策技術根據駕駛目標及環周感知的結果,計算出加減速度及方向轉變量;控制技術則是將數位駕駛決策精準落實在車輛動力系統的機械操作。

傳統車廠對動力系統與車控技術已累積數十年的實戰知識與經驗,但對感知決策技術則相對陌生。技術處攜手企業、研究單位與學界在過去幾年投入很多資源研發自駕技術,至今已有小成。幾個研究法人團隊與民間自駕新創公司都已產出能通過政府無人載具沙盒測試的自駕車原型,有些團隊甚至已接到國內商業巴士公司的訂單,將在未來二年量產。

此外,工研院透過三面向發展自駕系統技術,包括研發自駕感知次系統、完備自駕車車規資安及可靠度技術,建構特定場域情境自駕車應用,藉此補足並完善台灣自動駕駛產業鏈。

工研院近年發展「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建立感測硬體整合、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多重感測融合技術、自動駕駛車導引決策等自主關鍵技術門檻。同時藉由自駕車監理沙盒,進行自駕車測試並導入車用Cyber Security網絡資安核心,建立我國自主車規等級資安軟/韌體、晶片產品與相關技術布局,串聯台灣的感測元件、無線通訊、車用電子、車用晶片、車載機、資安廠商與車廠等產業鏈,開創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新興產業。

2018年工研院也首度於台中花博水湳智慧城半封閉場域測試,並在2019年開始導入汽機車混流行駛能力。今年預計透過沙盒實驗,在市區驗證開放道路非離峰時段的自駕能力,將於新竹縣高鐵場域自駕測試累積里程達3,500公里,進行概念驗證階段(Proof Of Concept,POC)的自駕功能性驗證,完成自駕場域驗證平台建置。期望未來能透過技術移轉更多台灣廠商,並應用於博覽會接駁、遊樂園遊園接駁、各式園區接駁等多種應用情境,打造台灣為自駕車次系統全球關鍵產業鏈及技術輸出國。

(作者為經濟部技術處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攻堅計畫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