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衝擊 機械公會:政府應以「國家高度」協助根留台灣
2025/04/11 | By 經濟日報美國對等關稅嚴重衝擊台灣機械產業,機械公會10日召開理監事會,決議11日當面向總統賴清德提出八大建言。理事長莊大立向政府喊話,應以「國家高度」協助機械產業根留台灣,並以台灣自身產業優勢培養自主供應鏈。
美國對台灣課徵對等關稅高達32%,讓機械產業成為重災區。經濟部長郭智輝明天上午將陪同總統賴清德,到台中工業區與機械及工具機產業座談,聽取第一線業者的心聲。
機械公會分析海關進出口資料,2024年台灣機械出口美國金額為71.92億美元,但自美國進口金額為93.18億美元,以機械產業來說,對美國進出口實為入超。
台灣目前面臨的對等關稅為32%,雖然川普總統9日宣布暫緩實施3個月,但對機械產業造成的影響仍然存在。
莊大立表示,台灣機械業對美貿易金額雖為入超,卻要面臨32%的對等關稅,遠高於競爭對手國,包括日本24%、南韓25%、歐盟20%稅率都較台灣為低,機械產業可說是承受了非戰之罪。
莊大立指出,台灣產業發展,過於偏重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雖造就驚人的外銷出口成績,卻也壓縮傳統產業生存空間,包括人才取得困難、匯率較競爭對手國強勢、中小微型供應鏈萎縮與斷鏈等。
對此,今天出席的理監事紛紛建議,政府應以國家高度來協助機械產業根留台灣,並以台灣自身產業優勢建立自主供應鏈。
機械公會同時向政府提出八大建言,包括:盡速與美國協商,爭取零關稅或降低關稅門檻;暫停出貨或被取消訂單造成的損失,提供無息貸款;金管會與銀行體系切莫雨天收傘;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協助廠商加強拓銷,避免市場遭中國大陸產品低價侵蝕;成立專責單位嚴密管控,杜絕藉由台灣洗產地情形發生;放手讓匯率貶值;提供補助鼓勵製造業汰舊換新,投資抵減比例由目前5%提高到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