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業恐受對等關稅重擊 中小型工具機業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2025/04/21 | By 經濟日報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我國政府也啟動因應做法,其中對產業衝擊狀況,中經院提出的評估報告顯示,機械產業影響甚鉅,中小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大多僅能自台灣出口,中長期來看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19)往新北市出席產業傾聽之旅,他表示,政院在蒐集各方意見後,周一(21日)將公布880億元支持方案的申請程序、條件、內容等細節,並將會放寬申請條件及加速申請流程,讓更多產業即時獲得政府支持。
根據行政院所提出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專案報告」,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目前暫時宣布延緩90日加徵關稅,僅加徵10%基礎稅率。我國政府也為將把握這黃金90天儘速與美國展開交涉談判。
行政院針對美國加徵32%對等關稅進行衝擊評估,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前30大產品占我國出口到美國總值的72%,主要以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為主,占對美出口達65.4%,其餘汽車零組件、扣件、機械零件、自行車、運動器材、家具、塑膠製品等傳統產業產品約占5.8%。
若以各項產業來看,影響最大的是機械產業,對美國出口產品主要為半導體設備零件、閥類零件;其中,中小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多在地生產,僅能自台灣出口,且因台灣關稅較歐、日、韓高,短期輸美市占將受衝擊,中長期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至於在電子資訊業,對美出口主要品項為對美出口主要品項為伺服器、筆電、路由器、交換器;美國對我伺服器及顯示卡課徵關稅,可能造成廠商將產能轉移至其他國家,進而影響國內產值及就業;網通產品被課徵關稅將導致成本升高,影響價格競爭力造成廠商獲利下滑。
另外,運輸工具(汽車及自行車產業),對美國出口產品主要為汽車整車及零組件、自行車整車及零組件;汽車零組件遭徵25%關稅,惟因產品驗證輸銷約需一年作業時間,短期仍會繼續出口,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的能量。
此外,鋼鐵金屬、重機電及電線電纜、石化、塑膠及橡膠、生技醫藥、一般化學、家電等在中長期來看也都會造成產品競爭力與獲利受損狀況。(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