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受困關稅海嘯第一排 工具機淘汰賽 殘酷開打

2025/09/26 | By 經濟日報

美國對等關稅與新台幣匯率升值,讓台灣產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衝擊,其中機械設備與工具機產業位於海嘯第一排,目前再傳出美國將對機器人等依據「232條款」展開調查。業者坦言,這讓業界雪上加霜,要積極備戰。

業界不諱言,一場殘酷「淘汰賽」已然展開,未來除了大者恆大,業者也必須找到對的方向、轉型升級,做出差異化、高值化,才得以永續生存。台灣機械公會昨(25)日指出,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全球景氣,在這波浪潮中,疊加新台幣匯率升值,不少廠商實施做四休三等彈性運作方式,主要考量訂單暫時減少,調整營運策略推動階段性休假。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先前即表示,工具機廠做四休三情形愈來愈多,若情況無法改善,下一波勢必得精簡人力。

面對經營困境,莊大立指出,業者紛紛採行五大措施,包括逐步實施做四休三、暫停產學合作、限縮外籍移工引進、暫緩招募新血,最後不得已就要人力精簡。

業界預言,此波不景氣可能會讓許多小廠淘汰,台灣工具機有1萬多家大小廠商,過去不少廠商產品同質性太高,根本不具競爭力;另外就是創一代年紀大了,二代不願接班決定結束營運。

以往台灣工具機產業標榜「高性價比」優勢不再,未來必須做出差異化、有特色的產品,以目前正夯的半導體、機器人,原本都是可以「靠攏」發展的對象。

詎料美國商務部24日宣布已在9月2日針對機器人、醫療器材、工業機械等產業進口項目展開新的國安232調查,此舉被認為是為徵收新關稅鋪路,恐讓工具產業進一步受創。

業者認為,美國232條款頻繁使用,原因在於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與依賴,敏感關鍵產業如鋼鐵、鋁材及半導體等受到外部競爭和進口過剩衝擊,認為透過國家安全為由的貿易壁壘可以保護本土產業,減少戰略物資在緊急狀況下的依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