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整各种市场资料及专业分析,让买主及读者更快掌握台湾各主要出口产业中的最新亮点,包括创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场趋势及未来展望等,
为推动台湾电动车产业发展,工研院携手近60家产官研代表携手合作成立的「台湾电动车辆电能补充产业技术推动联盟」于30日召开会员大会,宣布电动车充电议题推动共识,特别是电动机车电池交换产业标准、充电桩的计量与智慧充电规范,以及双向充电规格等,以期完善产业生态链,强化台湾充电产业竞争优势。 工研院副院长暨车辆电能补充联盟主席胡竹生表示,全球电动车市场正快速成长,根据《经济学人智库》报告,预估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达1,490万辆,增长21%。工研院于2020年携手产官研成立车辆电能补充联盟,针对近年国内充电议题已汇聚产业共识,包括:推动电动机车电池交换共同标准、制定充电桩的计量与智慧充电规范,以及持续推动双向电力传输等,未来将有助于整合国内电动车充电产业资源,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电动车辆电能补充生态链。 胡竹生强调,台湾拥有成熟的机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完整且自制率...
由于中国大陆电动车产业需求日增,主要产地泰国的产量又不佳,国际天然橡胶价格已涨到近三年来最高。 日经新闻报导,大阪交易所的基准天然橡胶期货1日报价为每公斤283.60日圆(1.93美元),比去年底大涨11%,一周前还一度触及每公斤289.5日圆,为2021年2月以来最高。 泰国橡胶期货1日价格为73.07泰铢(2.06美元),也是约19个月高点。 天然橡胶价格大涨的背后因素,包括大陆汽车热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显示,大陆去年上半年每月新车销售都略少于200万辆,但到去年11月销售年比跳增27.4%至297万辆,去年12月销量又增加23.5%至315万辆,尤其包括电动车的新能源车销量,在去年11月首度突破100万辆。 汽车销售成长提振了天然橡胶需求,大陆去年12月的新车轮胎需求年比跃增30%。东京橡胶经销商加藤事务所社长加藤进一指出,大陆的轮胎需求在去...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然而官方仍持续透过政策鼓励生产,藉此促进经济成长。在「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下,中国汽车产大于销的情形持续蔓延,从中国到世界,全球性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 华尔街日报报导,2019年,由于中国削减对微型电动汽车的补贴,中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厂商「知豆」因销量一落千丈而破产。然而数年后,知豆却在中国电动车市场进入红海时「起死回生」,并在4月发布了全新微型电动车车款,售价约4400美元(约新台币17.8万元)。 「知豆」复活的背后,是中国政府支持的基金和数十家投资公司的投资。中国政府鼓励没有盈利的厂商继续生产,希望藉此促进经济成长、保护就业并扩大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的影响力。然而这种支持,不但在中国市场出现「产大于销」,更外溢到全球市场,令全球的汽车产量增加,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报导引述上海的策略顾问公司Automobility以及中...
日经亚洲报导,中国电动车产能远大于国内需求,但仍以惊人速度扩张,预估明年会有近2000万辆过剩产能,加剧了全球对于中国电动车出口海外将大打低价割喉战的担忧。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指出,汽车业产能利用率通常要达到80%左右才能损益平衡,但包括电动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有大约50%。由于产能过剩,中国有几家新兴的电动车商已宣告破产。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能够压低成本,是因为电池采购网路集中在中国。 根据韩国市调机构SNE Research,就电动车安装的电池厂牌而言,去年全球前10大电池制造商之中,中国企业就占了6名。电池核心元件正极材料约有80%是在中国生产。 电动车制造成本中,电池就占了30%至40%。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数据,中国电池平均价格约为欧洲和美国的80%。对于中国电动车商而言,钢材和其他零件可以低成本取得,政府也慷慨为研发...
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今天发布的报告指出,特斯拉、通用、福斯和丰田等国际汽车大厂并未采取行动,以降低其中国供应链涉及新疆维吾尔族「强迫劳动」产品的风险。 根据这份长达99页、题为「怠于注意:汽车企业沦为中国强迫劳动共犯」的报告,全球规模数一数二汽车制造商旗下中国供应链涉及据称由新疆等地区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强迫劳动生产的铝材。 美联社报导,中国被控推行「劳动力转移计画」,并透过计画迫使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裔少数民族在工厂里劳动,这也是长期同化和大规模拘留行动的一环。据报导,在该计画中,工人不仅遭到意识形态灌输,其行动自由也会受限。 报告指出,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屈服,对其中国业务的控制较其他国家更宽松,这增加了供应链中使用强迫劳动产品的风险。 联合国2022年的报告发现,中国可能在新疆犯下违反人道罪,估计有逾100万名维吾尔人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尽管一些汽车制造大厂已改进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但排放数字仍「严重低报」,有些车商的碳排量甚至比石油公司还严重。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报导,今天所发布的这份由谘询公司Carbon Tracker和Nomisma做的研究,显示汽车制造商公布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研究人员估算的排放量平均相差27%。 内文提到汽车制造商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业者之一,它们发布自身对环境冲击的方式必须改进。 这项在澳洲所做的实测是在几个月前,而丰田(Toyota)日前才因柴油车辆排放测试准确性不合规,暂停出货10种车款。 Carbon Tracker和Nomisma在研究中调查包括丰田、福斯(Volkswagen)、现代(Hyundai)和福特(Ford)等9家汽车制造商,利用独立实测、销售数据、企业永续性和财务报告来计算排放量。 报告发现,福特和旗...
发光二极体(LED)厂富采投控董事长彭双浪今天表示,LED产业最差的时点在去年及前年,富采已从去年亏损阴霾中走出,第1季是今年谷底,业绩将逐季走扬。 富采参加2024 Touch Taiwan智慧显示展并举行记者会,彭双浪指出,朝向以光电半导体为主的车用、先进显示、智慧感测及新领域「3加1」发展,非核心事业将逐步退出。 彭双浪看好车用市场,除LED照明、车载显示面板背光源之外,新一代显示面板技术微发光二极体(MicroLED)也是契机。 面对中国跟进投入微发光二极体技术,他坦言,虽有竞争压力,但目前台厂已进入量产阶段,大幅领先,即便将来中国也会赶上进度,但一种技术就是需要很多人投入,才能大幅降低售价。 他以过去的液晶电视(LCD TV)市场发展为例,当初与品质较好的电浆电视(Plasma Display Panel;PDP)竞争,但液晶电视却胜出,让电浆电视退出市...
国际能源总署(IEA)今天发布报告指出,未来几年电池储能成本预计将大幅下降,使得全球使用能源从化石燃料转向再生能源的速度加快。 路透社报导,再生能源本身虽已较燃煤和燃气发电便宜许多,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会受天气影响,因此必须搭配储能系统才能提供可靠供电。 IEA发布「电池与稳当的能源转型」(Batteries andSecure Energy Transitions)报告,当中预估,到了2030年,电池储能总资本成本预计较目前下降最多达40%。 IEA执行董事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在印度,太阳光电设施结合电池,如今已经可与新建的燃煤电厂竞争。」 他还说:「不消几年,在中国和美国,这将分别比新建的燃煤电厂发电和燃气发电更便宜。我们正在目睹电池改变游戏规则。」 目前约90%的锂电池用于运输,这类应用主要需要能量密集且重量轻的电池。但用于储能的电池...
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印尼的狂热开采,使低成本供应充斥全球镍市,导致竞争对手被迫关闭无利可图的矿场;美、法等国大为恐慌,深怕中国大陆将对此一战略资源拥有更多控制权。 金融时报报导,根据投资银行麦格理,印尼去年镍产量足足增加了30%到190万吨,使其市占率由2017年时的16%扩大到55%。但在全球对镍的需求几乎未见成长的情况下,整体镍供应比去年消费量320万吨还高出约6-8%,导致镍价去年暴跌43%。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价已降至每吨约16,500美元。 麦格理资深商品顾问 Jim Lenon 估计,目前的价位使全球一半以上的镍生产变得不经济。 交易员和分析师担心,印尼低成本生产的镍将迫使其他地方的生产商关闭矿场或停止开发新案,印尼市占会更大,对全球供应具有更强势的主导地位。 澳洲矿场在内有许多无利可图的矿场可能关闭,令西方国家备感威胁,因印尼的大多数矿山、加工厂和供应交易...
根据法新社报导,国际能源总署4月23日发布报告称,去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成长35%,达到创纪录的1,400万辆,在全球汽车销售占比增加4个百分点,至18%。今年销量预计将达1700万辆,占比升至20%。国际能源总署称,去年全球销售的电动车超一半是中国车厂制造,比亚迪等中国车厂成为最大赢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引述法新社报导称,国际能源总署在其「2024全球电动车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24)报告中称,去年全球销售的电动车超过一半是中国车厂制造,而中国制内燃机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比仅10%。中国是去年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总共在海外出售约400万辆,其中120万辆是电动车。 报告指出,在持续成长的电动车市场,比亚迪等中国车厂凭藉大规模制造能力及价格优势,成为最大赢家。根据国际能源总署估算,在中国销售的电动车当中,已有60%售价低于内燃机车。但在世界其他地方,预计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