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ENS
推薦
立即註冊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昨(20)日表示,美中貿易戰隨著川普就任急遽升溫,加上對等關稅、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歹戲拖棚」,機械業界原本預期第3季可以見到景氣復甦的期待恐怕又要落空,廠商要有心理準備。 台灣機械公會第30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包括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內政部司長林振祿、經濟部產發署主任秘書陳國軒、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工業總會常務監事柯拔希等人都到場。 莊大立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
世界貿易組織(WTO)文件顯示,美國代表團通知中國大陸及加拿大,準備與兩國就新關稅提起貿易爭端進行磋商。 加拿大本月稍早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提出磋商請求,中國大陸則在川普上月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後提出啟動爭端解決機制程序,兩國都採取報復性關稅。 美中關稅戰不斷升級,今年2月1日,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宣布對中國大陸輸美商品全面加徵10%關稅,疊加此前稅率後總稅率達20%。 2月4日,中方宣布對美煤炭、液...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今天公布2月台灣機械出口值20.81億美元,月減8.9%,較去年同期成長12.2%,累計前2月機械出口值43.65億美元,年成長1.4%。 機械公會分析,2月出口值受農曆春節所在月份不同影響,前2月工具機產業需求相對疲軟,累計出口值2.73億美元,年減18.9%,不過上週台北國際工具機展結束,台灣參展商收到不少訂單與買家詢價,預期可為工具機產業出口增添不少動能。 觀察出口市場,機械公會指出,今年前2月機...
財政部7日將發布最新出口統計,因春節落點差異,2月工作天數較去年同月增四天,2月出口規模估達365億至377億美元,年增率介於16%至20%,連16紅可望達陣。 財政部日前公布元月出口時表示,全球市場需求仍然穩定,特別在AI應用熱潮帶動下,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受惠,相關供應鏈訂單暢旺,不過仍要關注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經濟變數對外貿的潛在影響。 展望今年出口趨勢,財政部認為,AI仍是科技產業主旋律,創新科技與AI發展趨勢...
經濟部20日公布1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69.7億美元,年減3%,主要是受到春節時間落點不同、去年比較基期較高的影響,雖然年增率呈現負成長,但訂單金額表現優於預期,預估2月外銷訂單年增率將轉為正成長,合計1、2月外銷訂單年增率上看7%。 經濟部繼續追蹤廠商客戶因應川普新政提前拉貨情形,已從上月的9%驟減至1%,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拉貨潮已逐漸淡化,因此2月不會再做追蹤調查。針對川普2.0關稅政策是否導致客戶提前拉貨的調查,...
AI與高效能運算成長力爆棚,貢獻去年製造業大幅成長。經濟部統計2024年製造業產值,自去年第1季終結連5季的負成長後,即上連續4季正成長,且2至3季增幅更高達1成左右,第3、4季產值均超過5兆元。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處理等應用需求強勁,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增,加以年底前因應農曆春節備貨效應,使得2024年第4季製造業產值5兆535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9.44%,連續4季正成長。 ...
一名白宮官員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進口鋼鋁徵收的25%的關稅,將被疊加在美國要對加拿大進口品徵收的其他關稅之上。這代表如果美國對加拿大所有進口品徵收25%關稅的行動若如期在3月啟動,那麼屆時加拿大被徵收的鋼鋁關稅將達到50%。 路透報導,一名加拿大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加拿大尚未被告知這些關稅的疊加本質,但表示這「聽起來很有可能」。 在本月稍早,川普對多數加拿大進口品徵收25%關稅,然而,這些關稅在上周準備實施前夕又...
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63億美元,自美國進口4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且較2023年的478億美元,大幅增加55%,成長幅度居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冠。台灣也由2023年的美國第九大貿易逆差國家,在去年超過日本及韓國,成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家。而在川普第一任的2017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僅有167億美元,排名在13位。 川普篤信全球貿易是一「零和賽局」,只要購買進...
美國總統川普磨刀霍霍針對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10日示警,川普已多次點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接下來必須密切關注川普即將祭出的互惠性關稅,以及台灣過去一年對美貿易逆差增加近700億美元,成長約50%,「川普已對台灣半導體和貿易逆差有所不滿,我們必需針對這二部分去思考該如何與美國進行溝通」。 中經院10日發布2025年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7,指數回跌2.1,中斷連續二個月擴張轉為緊縮。 連...
螺絲產業受到大陸、東南亞低價衝擊,面對美中貿易戰,大陸低價單轉來台灣,台廠在存亡之際接單而被迫進入「價格戰」,然而這種走回頭路的短期獲利模式,業界直指,將會對台灣扣件業帶來長期且負面的影響。 上市鋼廠主管表示,低價競爭對產業直接影響就是獲利能力下降,即使訂單數量增加,但由於單位獲利降低,企業整體營運仍可能惡化。 尤其當業者習慣透過降價搶市場,整體產業的價值將逐步下滑,難以維持原有的技術優勢,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價值更...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技術大幅躍進,讓人形機器人動作更加靈活,今年量產可期,包括黃仁勳、馬斯克、魏哲家等科技產業領袖點名看好;台灣指標大廠華碩、鴻海、和碩、台達電、大立光、上銀等,也紛紛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版圖。 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NVIDIA)、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及Open AI等,積極搶進開發人形機器人,帶動相關話題熱夯。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看好未來2到3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將有明顯突破;他指出,未來...
根據業者統計,今年1月台灣新車掛牌數3萬5064輛,月減15.1%,年減21.8%。展望2月,產業人士評估,由於2月工作天數較少,預估2月掛牌數約2.4萬輛,年減8%至9%,預估今年全年台灣新車市場規模近46萬輛,將較去年略微成長。 根據統計資料,1月台灣新車掛牌3萬5063輛,較2024年12月4萬1302輛減少15.1%,比去年同期4萬4821輛減少21.8%。 業界人士指出,1月因農曆年假較早,工作天數減少,加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