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中國大陸戰略妥協 與歐盟重啟關係

2023/12/07 | By 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與歐盟目前正於北京舉行中歐峰會,本次會議是雙方最高層接觸,尋求建立具建設及穩定關係的機會。示意圖。路透
中國大陸與歐盟目前正於北京舉行中歐峰會,本次會議是雙方最高層接觸,尋求建立具建設及穩定關係的機會。示意圖。路透
中國大陸與歐盟目前正於北京舉行中歐峰會,本次會議是雙方最高層接觸,尋求建立具建設及穩定關係的機會,雖然峰會討論包括俄烏戰爭與中東局勢等政治問題,但主要還是聚焦中歐關係現狀,尤其是互惠的貿易關係,還有氣候變遷、糧食安全等議題,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親自出席,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會接見。

本次會晤恰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及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周年,逢五逢十,大陸都會特別重視,但是歐盟卻不寄予厚望,范德賴恩在峰會前夕表示,在過去的兩年,貿易失衡已經翻倍,高達近4,000億歐元,歐盟不會容忍歐中貿易失衡,「我們有保護我們市場的工具,但更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歐洲在意的有兩件具體的事,一是大陸用補貼讓電動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與醫療設備,傾銷歐盟,歐盟展開調查,大陸對此很不滿;二是自從2021年立陶宛同意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之後,中國就動用許多非關稅手段,對立陶宛的進口予以制裁,導致對中出口驟降80%,歐盟認定這是經濟脅迫。

歐盟今年9月以實際行動,來減少在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原材料,對單一國家,特別是中國的依賴,歐洲議會通過提案,確保到2030年,其任何戰略原材料供應從單一國家的進口不得超過65%。雖然法案本身沒有點名中國,但大家都知道,中國是這一政策主要的目標,在歐盟政策剛宣布的時候,中方非常不滿,商務部將上述措施稱為「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但是歐洲要發展電動車,沒有中國的零件供應鏈,是做不起來的,雖然此刻歐盟擔心中國把歐洲電動車工業掐死於搖籃之中,但是美國與歐洲的電動車產業競爭得更為激烈,即使美國都還對中國的電動車零件網開一面,歐洲如果完全禁絕,會讓自己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就像現在,包括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在內的中國鋰電池企業均已在歐洲佈局工廠,其中寧德時代位於德國的電池工廠已在2021年逐步投產。中國大陸也需要保持彈性,在競爭處競爭,但在合作處也要合作。

至於在對立陶宛制裁方面,是大陸首先退讓;北京從一開始就沒有承認是「刻意」制裁,辯稱這僅是出自個別進口商,不滿立陶宛不尊重中國主權,經過兩年,北京並沒有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反而激起歐盟的團結,將此問題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現在也到了自找台階下的時候。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日前表示,經過持續的外交磋商,中方已解除大部分的經濟施壓措施,雙方已接近和解,都希望在中歐峰會時,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大陸與歐盟關係,有悲觀論認為,由於貿易和政治無法分割,雙方核心利益存在緊張關係,中歐勢必持續惡化,但也有樂觀論指出,中歐沒有不能解的矛盾,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4日會見歐盟及各成員國駐華使節時,就強調「中歐歷史文化、制度各有特色,堅持相互尊重,才能平等對話、共同進步」。

事實上,在經歷了長期對峙之後,中國似乎開始戰略妥協,與許多西方國家的關係略有緩和,第一個是舊金山中美「拜習會」後,中國大陸批准了美國晶片公司博通(Broadcom)對雲計算公司VMWare的690億美元收購交易,並允許萬事達卡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日本和韓國外長最近也舉行了會晤。

對歐盟關係也在重啟,近日北京主動宣布對歐洲五國實施單向開放,自12月初開始,包括德國在內的五個歐盟國家公民可以免簽前往中國,這應該是主動展現出善意。